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高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

时间:2022-02-04 15:52:45 来源:东南网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应肩负期望,积极行动,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继续为全国作表率。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意见》和国务院《行动方案》共同构成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工作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是“1+N”政策体系中的“1”,属于“路线图”性质。《行动方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工作意见》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经党中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印发实施,是“1+N”政策体系中的“N”。

《工作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十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行动方案》规划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分别是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从以上的十大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可以看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的主体,需要多元主体的融合发力,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动作为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不论是地方政府、行业还是企业,都要合理设置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需要科学部署目标任务,科学把握节奏,精准推进。

◆构筑碳达峰碳中和精准施策的“四大保障”

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和国务院规划的十大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必须精准施策,而精准施策要有四个大方面的基本保障。

一是标准体系的保障。是否实现碳达峰,达峰程度如何,必须要有衡量标准。有标准才能做到目标管理。以科学的碳排放标准,规范碳排放数据统计与核算工作,才能建立碳监测监控制度。首先,要有一整套结合国际公约要求和国内实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指南、省级清单指南以及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为地方和企业制定减排路径设置和政策选择提供基础。其次,要保持在核算具体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时保持时间序列的连续性,确保核算方法、数据来源、假设条件等均要清晰、透明、全面。第三,要构建一个统筹各个相关部门的数据,服务于碳排放核算的完整的、标准化的、可动态更新的数据共享平台,以掌握温室气体真实排放情况。

二是实施细则的保障。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意见》和《行动方案》两个文件的引领下,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科学制定“1+N”的政策体系,分产业、分地区规划明确的实施细则;既要规划行动目标,又要规划实现目标的具体政策与体制机制。同时具备碳统计核算、监管考核的具体措施,以及财政、金融等政策对策,形成完备的操作体系。

三是低碳产品(服务)利益实现机制的保障。低碳产品或服务一般具有“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低碳产品多数属于公共产品,难以用于市场交换,只有把市场机制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低碳产品(服务)获得合理回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征绿色税或生态税等多种途径,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轮子的驱动作用,保障低碳产品(服务)利益的实现。目前应推进碳交易、用能权交易市场,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环境政策,激发“两高”企业节能减污降碳内生动力。

四是技术体系的保障。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察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要加大低碳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低碳化改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支撑。

◆优化碳达峰碳中和的机制环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政策,积极扎实地推进。

一是尽快制定碳达峰方案,明确工作细则。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重点做好碳达峰中的能源建设体系、技术体系、低碳生活体系、碳汇能力体系、低碳市场环境体系、低碳政策体系等几个方面的规划,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二是制定约束和激励对策措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一方面,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上马,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力度,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新技术、数字经济、生态等新生产要素融入传统经济生产过程,打造新业态和新模式,持续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另一方面,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优化需求结构,持续加大在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资,加大对公众消费低碳产品的激励。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责任。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工作业绩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通报或问责,将“双碳”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四是加强“双碳”智慧平台建设。发挥数字化的信息引领和创新管理作用,构建碳排放实时监控系统和数据管理体系,实现随时随地掌握各层级碳排放情况,解决碳排放涉及面广、数据来源多、情况变化快的问题,从而提高“双碳”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