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重庆: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以上

时间:2022-02-16 11:54:28 来源: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正式出台,提出全面开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新征程的新目标。2月1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盛海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重庆: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以上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盛海介绍有关情况。

回顾“‘十三五’成绩单”提出新目标

发布会上,吴盛海通过一组数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成绩单”:

重庆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1天,PM2.5浓度从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领域纳入国家考核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到2025年,重庆生态环境会变得如何?

吴盛海表示,《规划》中主要明确了7项核心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这两项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6%,森林覆盖率达到5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4.32万吨、0.18万吨、3.68万吨、1.06万吨。

突出五大特点!重庆出台《规划》守护碧水蓝天吴盛海表示,首先突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的统领作用。《规划》紧紧围绕“2025年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开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的新征程,进一步彰显重庆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产业素质之美。其次,《规划》突出绿色发展转型的根本要求。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有序落实碳达峰行动是重点,“一区两群”整体推进绿色发展是关键。比如,《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20%以上,将重庆建成全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示范区,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全国低碳发展先导示范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试点;除在安全生产或者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外,禁止在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规划》还突出科学系统治理的整体观念。《规划》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流域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地上地下水环境治理,统筹细颗粒物(PM2.5)、臭氧(O)等大气污染物治理,统筹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和乡村生态振兴。突出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思维。《规划》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对放射性物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重金属等风险要素管控作出全面安排。比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开展新污染物调查与治理;全市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更加完善。突出川渝共治共保的协作机制。如何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推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绿色赋能?主要措施包括推动生态共建,共同打造一批以水体、道路为骨架的生态廊道,集中建设泸州内江荣昌永川大足等一批森林城市群;深化污染共治,完善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等;共同推进绿色发展,联合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推动重庆经开区等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十四五”期间 重庆生态环保工作将从这四方面发力“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从而取得新的突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邦平进行了介绍。王邦平介绍,“十四五”期间,环保部门将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双碳”引领、绿色发展。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工业废气、交通、扬尘以及生活污染控制,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渣场尾矿库污染整治,加强种植业、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落实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积极参与推进治水、建林、禁渔、防灾、护文,扎实推进生态廊道、“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最后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统筹推进重庆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保地方法规制度体系,推动低碳绿色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打造国家智能社会环境治理特色实验基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