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腾讯终于贴上了产业互联网的标签,一切得从五年前这封信说起

时间:2022-03-25 20:16:40 来源:

老司机 | 作者

产业消息 | 出品

腾讯是一家什么公司?业界和媒体多年来始终纠结于给腾讯贴一个标签。

从最早的“即时通讯公司”,到后来的“客户端公司”、“游戏公司”,再到近几年的“投资公司”,这些词汇成为了业界描述腾讯时最常使用的标签,但都没有获得腾讯官方的认可。

在马化腾的心目中,23年发展下来的腾讯,难以描述。

五年前,2017年,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试图用七个关键词去定义腾讯的过去和未来: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连接、全用户、大内容、新科技、宽平台。

但这七个关键词提炼的太抽象了,公众没听懂。

公众没听懂并不妨碍腾讯自己想明白了,并迈开了转型的脚步。从那一年起,带着“游戏公司”和“投资公司”标签的腾讯,拉开了转型的大幕。也是从那一年起,腾讯誓言要将游戏收入降下来,非游戏收入提升上去。

这一转型,就转了五年多。

彼时腾讯的市值正在冲顶,作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开启了全面toB的转型。巨人的一次转身,都伴随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在这之后,业界发现,之前不被看好的腾讯云份额逐年上升、企业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多、腾讯会议成了政府开会的首选、腾讯文档成了协同办公的帮手、腾讯千帆成了SaaS应用的标杆。

在这之后,业界也逐渐感觉到,因游戏跳楼的新闻近乎绝迹,小学生充值玩游戏的现象鲜有耳闻。

直到昨天,腾讯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业界才恍然发现,腾讯还是那个腾讯,但它已经撕下了“游戏公司”和“投资公司”的标签,而是一家彻头彻尾的“产业互联网公司”了。

1巨人转身

还得从2018年9月30日的一场变革说起,这次组织变革,为腾讯贴上“产业互联网”的标签埋下了伏笔。

在这场变革中,既保持深耕垂直领域的优势和特点,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腾讯希望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四年之后,在那场变革中诞生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其营收已经超过了腾讯赖以生存的游戏收入。

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四季度,腾讯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的营收同比增长25%,达到了479.58亿元,首度超越网络游戏板块,成为腾讯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业务成不成功,外界没法直观评价,而财报的数字不会骗人。

除了财报的数据能够证实这种转型的成果之外,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的数据报告也在佐证这一成绩。

3月21日,Canalys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同比增长45%。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排名年度前三。其中,腾讯云占比达16%,和排名第二的华为云不相上下。

这些数据只是干巴巴的成果,930变革则是实现这一成果的过程。

溯源来看,2017年马化腾给业界和合作伙伴的公开信,或许是这一切的思想原点。

在那封公开信中,马化腾两次提到“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的发展让跨地域的协作创新产生了更多可能”;

“ 云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一种基本需求。就像用电量在工业经济中的指标意义,用云量也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

重读这封信,会发现马化腾做了三点预判,都与后来时代的发展不谋而合:

1、整个经济社会都迈入了全面数字化的进程,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前沿科技的发展打造强载体。

2、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借助数字化升级成为科技企业,新技术的变革会带来很多重新洗牌的机会。

3、竞争的目标并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发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让整个生态更有可持续性。

之后几年的发展表明,云、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不断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传统企业不断拥抱数字化,竞争的模式也从“互黑互搞”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

巨人的转身,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但巨人转身的时候,往往是脑袋最先转了方向。

2赚难赚的钱

过去腾讯被业界诟病的地方在于“躺赚”。“躺赚”的腾讯一直难以达成“受人尊敬的公司”这个愿景。如今,腾讯逐步压缩“躺赚”的游戏业务,而向最难赚钱的产业互联网进军时,身影就高大了起来。

财报数据显示,2021Q4,未成年人占本土市场游戏总时0.9%,同比减少88%。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中国网络游戏流水的占比为1.5%,同比减少73%。中国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长下降了。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克制”最难。通过机制设置克制本来可以赚更多钱的业务,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克制直接反应在财务数据上。

2021年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仅为6%至1288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1%至455亿元;第四季度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仅为1%至296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4%至132亿元。

财务数据表明,让中国人少玩一点游戏,多干一点实事,让外国人多玩一点游戏,作为文化输出,多好。这种变化,也顺应了互联网上普遍的民意:“让外国孩子享受快乐童年,中国孩子埋头读书和科研”。

如果仅仅是因为克制了通过游戏赚钱的欲望,那么只是阶段性的。公司要发展,不盈利不行。而去赚最难赚的钱,则让这种调整更为健康。

过去几年,腾讯云为金融、零售、电商、交通等多个行业中的数百个业务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全面促使产业上云。

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腾讯云与三一重工共同打造“根云”大数据平台。安装在重型机械上的传感器能自动感应到故障,自动发出维修请求。

在公共服务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号,让市民在手机就可以办理出入境签注、纳税申报等公共业务。

在零售行业,腾讯与优衣库联合推出“掌上旗舰店”,打通线上线下库存,用户“即看即买”。

在家具制造行业,索菲亚通过企业微信,整合了3D研发、客户管理、员工线上培训、呼叫中心等功能,实现了数字化运营。

过去三年多,借助在云、安全、人工智能、位置服务等领域的能力和生态,腾讯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金融、政务、医疗等30多个行业,与900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游戏充值很容易,但要向这9000多家合作伙伴收钱则很难。

ToC的事情理解起来简单,因为用户需求就是用户需求,基于需求决策的主体很明确。但ToB就复杂一点,比如一个企业要上一套系统,决策和购买过程可能很长。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巨头最初的商业模式,也曾是希望做ToB业务的。比如百度,最初是给门户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支持;比如腾讯,最初是想做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技术提供方;比如阿里,是从企业黄页开始起步的;比如网易,是给电信卖邮局系统赚取的第一桶金。结果证明,做ToB业务太难赚钱,才纷纷转型ToC。

20年后,又一个轮回,开启了转型toB的道路。

过去三年,腾讯在toB研发上投入了超过1200亿元,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

用曾经赚的容易赚的钱,在当下去投资难赚钱的业务,这是时代给予腾讯的新命题。

3去中心化

2021年底,在腾讯内部年刊《选择》里,马化腾分享了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互联网服务的主要对象从用户(C),发展到产业(B),现在变成了社会(S)——这是一个新的阶段。”

服务的对象变了,企业的站位也要跟着改变。

在新的阶段里,“中心化”的存在只能是政府。任何有较强动员能力的企业,都要重新定位自己,明白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个道理。

其实腾讯很早就开启了“去中心化”的探索。

2017年12月,马化腾与《财富》杂志主编亚当·拉辛斯基进行了一场对话,马化腾表示,腾讯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者。这是腾讯关于“去中心化”最早的最高层论述。

什么叫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者”?

马化腾的比喻是这样的:“譬如盖房子,我们不是出租,而是请你来建房子,建完房子就是你的,你的客户、粉丝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涨价。”

这种思路和其他巨头的“帝国思维”有很大不同,就连在做产业互联网时,腾讯的定位也只是“数字化助手”,而非数字化专家。

在腾讯内部,2018年之后,“赋能”二字就不在提。腾讯清楚,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实体经济才是根本,“数字化”在现阶段只能当个助手。与一些公司动辄“赋能”、“驱动”相比,腾讯显得谨慎得多。

这是在业务上的“去中心化”思想。在资本上,腾讯的“去中心化”举措也频频见到。从后来的事情也可以看出,腾讯的“去中心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金白银。

2019年10月11日,腾讯从拼多多股东中退出,拼多多母公司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去年(2021)12月23日,腾讯宣布向自己股东中期派息,将所持有的约4.6亿股京东股份作为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减持京东股权。

从这两家公司的股东中退出具有代表性,事实上腾讯还退出了其他一些此前投资的公司。

“去中心化”意味着曾经在“东兴局”上坐在C位的马化腾彻底转变了,不再做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带头大哥。

4三次进化

如果要说腾讯这家公司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有点低龄化的聊天软件QQ,那么现在的腾讯几乎很难再和QQ联系在一起。要不是QQ的打开界面下方有一行小字,告诉用户“由腾讯云提供计算服务”,大多数00后的用户哪里知道这是腾讯的产品。

事实上,腾讯23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几次进化尤为关键。

第一次是从因QQ带来的低龄化印象,进化成相对成熟的腾讯网;第二次是在3Q大战之后从封闭进化成开放,第三次则是在2018年之后从消费互联网公司进化成产业互联网公司。

这三次进化的时间节点,恰好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2012(移动互联网来临)、2018(产业互联网来临)。

很多没有踩准时间点的公司,不是消亡了,就是没落了。而不断进化,则写在了腾讯的基因里。

2012年,马化腾就倾向于将腾讯打造为一个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

这种不断进化的基因,让腾讯减轻了转身时的阵痛。

回到财报本身,这是一份从财务角度看起来平平的财报,但从发展来看高分的财报。现在,没有人能够说“腾讯没有梦想”,因为它的梦想,都写在了它的财报里。

恭喜腾讯,终于贴上了“产业互联网”的标签。

原文标题:腾讯终于贴上了产业互联网的标签,一切得从五年前这封信说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