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通威刘汉元: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时间:2022-03-30 11:23:04 来源:中国电力网
今年是通威40年,通威多年的稳健发展和创新实力受到权威财经媒体《商界》的关注。

3月22日,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作为《商界》杂志5月封面人物,接受《商界》执行总编辑赵代波专访,也成为《商界》杂志历史上首位三次登上封面的企业家。

通威集团副总裁黄其刚全程陪同采访。

十年磨一剑

刘汉元三度登封面

作为财经界权威媒体,《商界》自创刊以来,其重磅原创栏目——封面人物采访了王健林、张朝阳、马化腾、罗永浩、董明珠、雷军等300余位知名企业家。

刘汉元主席与《商界》的缘分可追溯到2002年8月首次封面人物采访。当期杂志以《通威为什么》为题六个整版报道,向读者介绍了这个“没有故事,却值得冷静审视和理解的企业”,讲述了创业之路上的“强者通威”“智者通威”。

2011年11月,刘汉元主席再次登上《商界》封面人物,此时的通威进入新能源行业受到广泛关注。《商界》推出《刘汉元的新能源理想国》八个整版的专访报道,讲述了新能源行业潮起潮落之间,刘汉元主席如何以清晰的战略思路带领通威实现成功转型。

通威刘汉元: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两个十年的专访,见证了通威在农业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之路。时光流转到2022年,又一个十年过去,通威已成为全球农业和新能源领先企业,迎来40年发展里程碑。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商界》杂志第三次专访刘汉元主席,通威为什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站在时代前列?又是什么逻辑对通威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解构通威40年之路,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大量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提供样板。刘汉元主席也成为《商界》杂志创刊以来首位三次登上封面的企业家。

谈中国光伏

过去十年发展值得骄傲和自豪

谈及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刘汉元主席表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光伏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了快速发展。

10年前,中国多晶硅几乎全靠进口,10年后的今天,全球前十大高纯晶硅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前十大硅片企业中全部为中国企业;前十大组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八席,而且这还是在美欧联手对中国进行了多年“双反”之后取得的成绩,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和行业参与者骄傲和自豪。

从制造端看,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份额一路上升,部分环节占到了90%、95%以上。

更难得的是,规模化、成本领先、技术领先,未来具有投资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企业,几乎全部聚集在中国和中国企业中。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崛起,成为了全人类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第一主角。

谈通威产业发展

像钉子一样进得去、站得住

中国光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威也一路参与,一路追赶。刘汉元主席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驱动人类社会前进,但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也透支了人类的未来。

随着电子和工业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在碳中和道路上,什么样的能源能够真正担当主力,首选应该是路径最短、转换效率最高、收集相对最方便的太阳能。

刘汉元主席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6年开始,通威先后进入了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领域,成长为全球领军企业。

目前,通威高纯晶硅产品纯度达11个9,三分之二产品满足国家电子级二级标准,三分之一以上产品满足国家电子级一级标准。如现有产能用于集成电路和芯片生产,可以满足全世界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的高纯晶硅的需要。

通威太阳能连续6年成为全球高效太阳能电池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的企业,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到18%,这也是让我们通威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通威刘汉元: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刘汉元主席接受《商界》杂志专访

刘汉元主席向记者介绍通威产业链布局

回顾通威的双主业之路,刘汉元主席表示,企业不能够单凭想象去进入一个行业,再想当然地去简单做大,关键是要真正掂量和比较,自己能否在这个行业里像钉子一样进得去、站得住,往往只有前三名才有生存的机会,还要考虑能否持续处于前三。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简单、贸然地进去,投入得越多,包袱会越重,未来的坑会越深。犹如走梅花桩一样,在桩尖上走,既要速度也要避免掉坑里,这是值得大家在投资过程中审时度势、认真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你的选择和社会的需求、未来的潜在行业发展空间相协调,你的机会也就更多,胜券也就更大。

所以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中间找到必然的连接点,往往去投资,去进入这个行业,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一些。

谈行业分工

做精做专,才能做强做大

面对产业链布局的问题,刘汉元主席表示,通威一直倡导行业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坚守的原则是严控边界,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产品。

在现代社会大工业、大规模分工协作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支撑长链条、全链条和自成体系的竞争能力的创新维系。

以汽车工业为例,如果谁要把零部件、元器件、轮胎、轮毂、发动机、螺丝都要全程去制造,根本就不可想象,生产汽车的人,不可能为了卖汽车而到处建出租汽车公司。

以此类比光伏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从现实角度去看分工理论,事实上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你能不能。只要分散精力,可能自己能做到的强度、能够巩固的优势就越有限,竞争力就越不足,就越做不大、做不强。

谈稳健发展

提高应对“冬天”的能力

通威迈入40年,将如何面对行业周期,保持稳健发展?

刘汉元主席表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定位是什么,这个思考不是因为高尚,而是因为长期在这个行业、这个环节能存活下去的必然要求。

经济规律唯一不变的是它永远在变,所以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周而复始,始终会有周期的变化。

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讲,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知道春夏秋冬交替中,每个节点如何活下去,如何在周期变化中提前有所应对、有所思考,做到游刃有余。

刘汉元主席表示,对企业而言,不能只停留在眼下的成绩,随时要想到怎样再活10年、30年、40年。行业本身的规律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怎样避免自己不要太早就被拍在沙滩上,或是拍在沙滩上还有一口气能站起来、走下去。

所以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提高自己竞争力和未来应对“冬天”的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的第一要务。

通威活了40年,我们要思考过去为什么能活40年,什么样的方式再活40年,这是我们决策、决定一个事情,决定一个产业投入、力度、规模的一个重要前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