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东方电子:2021年度净利润约3.48亿元 同比增加23.12%

时间:2022-04-25 16:01:17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能源行业面临着能源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变革。在国家“碳达峰、碳中 和”的战略目标下,国家电网发布“双碳”行动方案,推动能源电力向清洁能源转变,促进能源供给清洁 化;加强电力技术创新,促进清洁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大云物移智链” 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2021年,东方电子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48,556.02万元,同比增长19.38%;营业利润45071.24万元,同比增长27.52%;归母净利润34778.03万元,同比增长23.12%。

据了解,2021年公司开拓了国网变电站辅控站端系统、远程智能巡视系统业务,公司产品首次在1000kV特高压变电站成功 运行;调度主站、集控系统在地方电力和石化行业多点开花;省级物联网Ⅳ区云主站在吉林取得突破;配 网物资协议库存全年中标突破5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公司在研项目221个,新增119项,已结项112项。专利授权53项,累计239项。软件著作权获取116项,累计668项。

调度业务方向。在国网新一代调度系统试点建设中,公司的数据质量管理模块应用到多个国分云、网公司、省公司调控云平台上,实现了调度产业近年来在国网分部网、省级系统上的新突破;参与和部分主导了南网新一代云边协同的技术标准制定;广州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在国内第一批正式开放注册;弹性调控平台应用建成了基于统一云平台的中低压、配用电、综合能源等多套应用子系统,体现了公司在南方电网主站系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先进性。

变电业务方向。国产化及自主可控紧跟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18种装置一次性通过专业测试。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在国网首批通过检测、首批中标。新技术、新方向研究成果显著,主导了国产化DL/T860通信报文规范(CMS),参与3项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完成(超)高压差动保护技术、5G差动技术研究。变电站终端产品、国产化关口电能表、新国标检测台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完成产品系列化开发。

配网业务方向。调控云及III区业务的特色应用在国家电网公司领域10余个平台上进行部署。快速立项研发标准化集中式DTU,在国内首批率先实现批量销售,抢占了市场先机。创新研发的数字式DTU+智能环网柜在北京高峰论坛上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深度参与国网变压器标准化设计定制工作,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国网二批配网协议库存中,新型高效能变压器中标超2亿。完成国网21版数字式成套设备研发并通过专检测试,数字式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增量和存量解决方案均纳入国网标准化设计。

新能源业务方向。创新研发了新能源综合管理终端、故障解列装置、防孤岛装置等产品,形成涵盖不同应用场景的新能源全景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综合服务商。落地集中式光伏二次总包、分布式光伏EPC、微电网、租赁运营等多形式新能源项目,探索出了新能源市场开拓的可行路径,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能源及工业互联网业务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州明珠工业园项目通过验收,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创新研发的E2800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十大试点示范项目。联合电网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成功申请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低碳社区能源管理”项目。港口岸电业务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从岸上到船上、从烟台到省外的突破。完成“东方智能科技园零碳智慧工业园区”方案设计;完成储能、氢能、东方绿云等产业发展规划。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前5大客户资料


公司前5名供应商资料


公司与烟台国网中电电气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其他主要客户中不直接 或者间接拥有权益。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东方电子:2021年度净利润约3.48亿元 同比增加23.12%

公司控股子公司海颐软件涉足的领域包括电力市场、电子政务市场、供水和交通等公用事业领域、信息安全领域、企业ERP等五大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88%;净利润8,640.0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46%;

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思顿专业从事电能智能计量、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净利润21,278.8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1%。

公司战略

公司跟随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源-网-荷-储的能源互联网新架构,利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自主可控产品技术的储备及行业积累,进一步提升传统输变电领域和配用电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夯实调度、变电、配电、用电等传统核心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提升,并重点培育打造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综合能源及工业互联网产业、云化产业等,形成公司新的支柱产业。

调度产业:紧跟国网新一代调度控制系统研发和试点建设,在省网级示范重点布局分析校核和运行评估类应用的研发和实施,在地区级示范中全面跟进新规范的研发和实施,包括人机云终端、实时监控、分析校核、计划预测、培训仿真、主配协同控制、运行评估等模块。在南方电网,积极参与基于云边融合架构的智能调度运行平台的规范,在云端系统参与试点科技项目和备用系统,在边缘集群端全面深度参与研发及试点建设,包括新能源OCS、配网云化OCS、负荷聚合虚拟电厂等。

变电产业:围绕自主可控、提质增效的目标,持续跟进国网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二次系统的最新要求和规范,研发国产化及自主可控新一代全系列保护监控产品,提供110kV及以下等级变电站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具备全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产品配套能力;在变电站II区、IV区,完善提升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消防信息传输控制单元的技术性能,开发综合应用服务器、消防信息传输控制单元、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装置、边缘物联代理、智能运维、动环安防等辅助设备,以及变电站主设备监控系统、辅助设备监控系统、主辅一体化监控系统、智能巡视系统、新一代集控站智能监控系统及变电站接入方案,打造新的业务形态下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配用电产业:依托公司配用电产业链全、技术储备雄厚的资源,重点研发中低压侧的配电物联网核心系统和新型终端设备,包括云化配电物联网主站、大IV区主站、高效自愈系统、LTU及智能开关、融合终端及高级APP应用、数字式深度融合环网箱、轻型柔性直流设备、小电流接地算法及应用等,打造完备的智慧台区整体解决方案。在计量感知层,以数字式计量采集终端和融合终端为技术制高点,持续推进标准规范的引领;在营销信息化层,持续推进云化平台、大数据等平台的升级,在南网全网升级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国网部分省份的突破。在配用电领域,持续保持技术、市场的行业领头羊地位。

新能源产业:围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新电网特征,打造新能源场站全景解决方案,研发包括新能源全景监控系统、基于AI的新能源预测算法、新能源综合管理终端、振荡解列装置等,为新能源就地消纳,提供包括产品、集成、服务、运维等多种一揽子解决方案。

储能产业:内部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结合战略合作伙伴、外部专家以及行业协会的资源整合,研发电池BMS、储能PCS、储能EMS等储能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通过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聚合、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积累,打造新型储能系统全架构的技术创新亮点。充分发挥公司在新能源和电网的产品、业务和品牌优势,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以产品、资金、EPC总包等多种模式快速切入新型储能系统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多元化应用,通过不用应用场景的试点和示范项目,进行产业的布局与拓展。

综合能源及工业互联网产业:紧跟国家《2030年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碳排放交易、多能互补以及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等技术,研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源智能运维系统、负荷聚合虚拟电厂、工业互联网智能网关等产品和设备,继广州从化明珠工业园国重示范项目后,持续进行各层级的零碳园区的试点和示范。深化与一流院校合作,完成新能源运营监控系统的开发;开展3D场景渲染引擎技术研究,构建三维数字平台;启动汽车行业综合监控系统、清洁供暖大数据平台高级应用的开发。

云化产业:跟随国网南网云平台及业务中台的规划,围绕云化业务开展基于云计算、云聚合、云服务、数据中台业务的实践和拓展,按照统一软件平台的架构,研发云化调度平台、云化配网平台、云化综合能源平台、云化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平台,保持云化平台的技术优势,并统筹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的研发和落地示范。

电能表及相关产业:紧跟南网电表评分标准,适时启动高分送测;推进国网国产化关口表标准规范

落地;用采终端产品线,研究容器、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完成自主操作系统开发,提高基础APP、业务APP的兼容性、稳定性;OEM方面,加大电能表及终端产品OEM方案拓展;高压产品线,提高一体化高压预付费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可制造性;完成10kV线损测量装置开发;完成国网单相表现场检测装置、0.02级标准表产品开发,预研0.01级标准表;;完善低压智能台区、光伏台区解决方案,完成各型LTU监测设备、智能量测开关、智能光伏开关、光伏一体化电能表、光伏规约转换器、智能断路器控制单元等产品开发;中压配电产品线,围绕“数字化”、“电子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完善资质和产品线;完成数字式深度融合开关(ID5)、磁控技术断路器、电容取电装置等产品的开发与高品质开关的批量验证;完成新平台电能量采集终端产品开发,实现新老平台平稳过渡;完成新一代电能量采集系统升级以及采集2.0基础版、电厂业务拓展智能化应用;启动以单相表自动化示范线为着手点的生产数字化项目;启动三相表自动化线的设计;完成归一化单三相电表的开发,扩大产品海外市场覆盖面;升级海外AMI解决方案;开展基于Wisun技术的物联网平台及相关产品的预研工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