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拟于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

时间:2022-05-16 11:51:46 来源: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拟于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

抢占蓝碳国际制高点

日前,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拟注册在三亚市。目前筹建团队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海碳中心成立后,“蓝碳”一词也将被更多人熟知。蓝碳,即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据了解,海碳中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碳市场和国内外碳市场的交汇连接点。此外,设立海碳中心将促进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推动海南的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公认标准,争取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

在全新的国际碳减排交易机制呼之欲出的背景下,海碳中心的成立对我国连接全球碳市场有何意义?如何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增加中国的国际气候治理话语权?记者采访了海碳中心筹备组、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及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海南自贸港独特制度优势为海碳中心国际化打通跨境通道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起,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意味着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拉开序幕,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不同于已设立的各地方区域碳市场试点以及全国碳市场,海碳中心锚定争取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海南省金融局监管二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碳中心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引入国际客户、交易国际产品,利用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优势政策,在我国本土建设国际化的碳市场。

关于设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党中央早有部署,海南也早有谋划。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依法合规探索设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建立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交易制度”等要求。

去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突出差异化发展定位,连接全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

为何要选择在海南建立国际碳市场?海南省三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跨境交易是碳市场的大势所趋,海南自贸港的独特制度优势为海碳中心的国际化打通了跨境通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研究允许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已经设立的交易场所在会员、交易、税负、清算、交割、投资者权益保护、反洗钱等方面,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则和制度体系。“为此,海南已经出台《非居民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易场所特定品种交易管理试行规定》,为外国客户参与交易打通了跨境通道,能够引入国际客户、国际资金、国际品种在海南进行交易。”

努力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碳交易市场战略格局

从国内看,海碳中心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将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碳金融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同时也是落实海南自贸港战略的重要平台,将带动绿色产业向海南集聚式发展,并构建起面向广大居民的碳普惠交易体系。

从国际看,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未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后,全新的国际碳减排交易机制即将形成。“海南率先建立跨越国界的碳交易场所后,将尽快制订符合我国产业特点的跨境交易规则体系,与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广泛引入国际碳减排品种,打造丰富的产品线,争取碳交易国际定价权。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走出去’,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碳减排产品的标准、技术、规则以及研发能力等。”三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海南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贸港政策下,便于加强“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有效监管,可以做到高标准开放的“境内关外”模式,在此探索设立国际碳市场,依托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排放国的市场总量优势,吸引跨境碳资产交易聚集于海南,承担我国碳资产交易国际化的窗口职能,将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

国际化定位下,海碳中心将交易什么?交易对象有哪些?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话题,海碳中心筹备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利用海南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海碳中心将与全国碳市场相互补充、差异化发展,重点引入国际交易产品,对接国际碳市场现有的各类成熟产品及成熟业务模式,更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例如,立足海南碳汇资源及国际旅游消费场景开展碳普惠产品交易,利用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生态碳汇交易等。此外,发挥海南作为旅游大省的独特优势,量化公众及游客的低碳生活方式产生碳减排量。

“交易对象重点将辐射整个亚太地区,如新西兰、韩国等。同时与联合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对接,开展国际减排量指标现货产品交易及现货远期交易,借助正在建设的海南国际清算所进行集中清结算,努力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碳交易市场战略格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

为我国争取国际蓝色碳汇市场主导权与国际气候治理话语权提供支撑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储存了地球约93%的二氧化碳,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约1/3被海洋吸收。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拥有丰富的蓝碳资源,目前我国的碳汇交易多以林业碳汇的形式出现,蓝碳交易相关工作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相对缺乏,蓝碳市场还未形成。

“海南是我国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有20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蓝色碳汇是海南最大的特色品种,经济价值潜力巨大。”三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如果在海上建设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海洋对碳减排的贡献就更大了。“海碳中心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设海洋碳汇的开发服务及供需交易平台,开发海洋等碳汇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发相应的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国际蓝色碳汇标准体系建设。”

据海南省金融局监管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的蓝碳方法学主要是指在国内外已有的蓝碳方法学基础上,围绕海南的项目,形成适合海南特定物种及生态系统的方法学各类参数。推动开发海南典型的珊瑚礁、渔业和微生物碳汇方法学,形成系统的蓝碳核算理论、监测指标、评估方法等技术规程,申请国际蓝碳方法学认证,将为国家蓝碳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海碳中心将与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共同合作,争取国际蓝碳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优势,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蓝碳研究合作交流平台和碳交易服务平台,为我国争取国际蓝色碳汇市场主导权与国际气候治理话语权提供支撑。”该负责人说,通过与全球主要蓝碳研究平台加强战略对接、拓展模式合作,吸引和配置全球资源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探索制定可在全球推广的海洋碳汇模式和标准体系,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