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
《适应战略2035》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把握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契机,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适应战略2035》在深入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基础及挑战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适应战略2035》明确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与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适应战略2035》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出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等任务举措;二是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分别明确了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敏感二三产业等重点领域适应任务;三是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并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的区域差异,提出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四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组织实施、财政金融支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
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适应战略2035》组织实施工作,加强统筹指导和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和支撑保障,推动各领域、各地方不断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原文如下:
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农村厅(局、委)、文化和旅游厅(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局)、气象局、能源局、林草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要根据战略要求,牵头研究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科学院
中国气象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5月10日
(此件社会公开)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2年6月7日印发
解读1:
一图读懂《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解读2:
专家解读丨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主动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在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将有力推动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适应战略2035》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识。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将“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适应和减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减缓强调温室气体减排与增汇,适应强调防范和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与风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当前全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适应战略2035》,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举措。《适应战略2035》明确了新形势和新阶段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为下一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战略2035》是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重要指导
随着全球温度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和风险,并以“风险级联”方式从自然生态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传递,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位于全球气候敏感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左右。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将日益严重。
为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2013年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积极探索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和示范效应,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仍然存在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分析评估不足、协调机制和治理体系有待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理念意识和行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适应战略2035》统筹考虑气候风险与适应、重点领域和区域格局、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不同维度,明确了未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提升气候韧性、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供了重要指导。其中,《适应战略2035》将“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单设一章并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对气候变化观测监测预警、影响和风险评估、应急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重点领域划分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两个维度,并增加城乡人居环境及金融、能源、旅游、交通等敏感二三产业作为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领域适应能力。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并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提出全国八大区域和五个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构建了多层次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适应战略2035》是我国主动承担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
适应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重要议题。《巴黎协定》确立了关于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加强抵御力和减少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全球适应目标,要求缔约方制订适应规划计划,采取各种适应行动,并定期提交和更新适应信息通报。2021年底达成的格拉斯哥决议文件再次强调缔约方要进一步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地方、国家和区域规划。
相对于减缓的全球效益,气候影响和风险及适应行动更具区域性,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及知识经验、资金技术等普遍不足,更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强烈呼吁各方加强对适应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支持;而发达国家更为重视减缓,要求发展中大国承担更大减排责任,对适应议题的关注和推动国际适应行动的力度偏低,并一味拖延和回避其在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上的义务。因此,平衡减缓和适应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国内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贡献中国力量。我国与有关国家联合发起成立全球适应委员会,共同推动国际社会提高适应气候变化力度和加强伙伴关系。我国还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无偿援助适应气候变化物资和开展能力建设活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适应战略2035》的印发更是展现了中国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积极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态度,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贡献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推动落实《适应战略2035》,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主动性、积极性
《适应战略2035》明确了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任务目标,为下一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蓝图和指导。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着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适应战略2035》提出要健全适应气候变化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评估、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等新举措,并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支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提高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认识,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主动落实和创新各项适应举措,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提供有利保障。
作者:徐华清、周泽宇(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
三峡集团召开经营业务合规专项治理暨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推进会
2022-06-13 -
生态环境部:光伏发电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
2022-06-09 -
生态环境部: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
2022-06-08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反馈督察情况
2022-06-02 -
浙江绍兴:多部门联合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2022-06-02 -
四部门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推动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2022-06-01 -
新能源“先立后破”如何“立”?两部门最新解读来了
2022-05-30 -
?光电传感器监测太阳辐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22-05-26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印发
2022-05-17 -
北京签发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
2022-05-11 -
重庆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
2022-05-09 -
四部委:鼓励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企业“走出去”
2022-05-05 -
江苏能源监管办推动落实电力安全监管“齐抓共管”机制
2022-04-28 -
MKS宣布Q1营收7.42亿美元,原先进市场部门一分为二
2022-04-27 -
两部门: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