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一锤子买卖”背后:满满的充电焦虑?

时间:2022-08-15 18:16:57 来源:

作者|闪电懒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遍及各大城市。不过,随着消费者的增多,新能源汽车的短板也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僵尸桩”遍地、家用私桩安装难题等问题,都困扰着新能源车主的出行。

1里程焦虑刺痛车主

“里程焦虑”可以说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最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需要出远门的情况下,车主们的“里程焦虑”则会更加严重。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等讨论也时常出现在舆论场。

日前,据央视财经报道,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八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车主表示非常无奈和糟心。这种焦虑十分容易共情,就如同我们总怕手机没电一样。

但如果家里、单位都有充电器,包里有充电宝,附近商场餐厅还有共享充电宝,我们对手机的这种电量焦虑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车主的焦虑如此普遍,正是因为汽车补能并没有手机充电这么方便。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反馈中,车辆续航里程缩水也是投诉的“重灾区”,尤其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更快。北京一位新能源车主抱怨称,冬季的时候“掉电”问题尤为明显,实际续航根本达不到配置表里的工况续航里程,大概夏天7折、冬天5.5折的样子。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夏天温度较高,车辆的实际续航衰减不明显,平均每百公里衰减10-15公里;而到了冬天,车辆续航下降严重,实际续航可能只有标定续航的一半左右。

据一份用户调研数据显示,40%的新能源车主和27%的新能源潜客存在续航焦虑,纯电动驱动行驶里程低于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是续航焦虑的主因。而驾驶新能源汽车,充电是绕不开的一步。若总是为充电而焦虑,那即便车辆本身的性能、科技感、绿色环保等优势让人心动,用户的整体评分仍然会下降,这很可能会掣肘消费,进而影响行业发展。

2家用充电桩难题待解

此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曾计划,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其中公共桩50万台、私人桩430万台。现实情况是,到2019年底,公共充电桩建设量已经完成,但私人桩完成率不足20%。一组可供对比的数据是,美国私人充电桩占市场近八成。

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居民的家庭住所结构不同。美国家庭大多为独栋房屋,自建私人充电桩条件便利,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住房大多为商品房,尽管车主在夜间给新能源车充电的需求很大,但在社区建设私人桩的阻碍重重,导致国内私人桩比例一直难以提升。

一直以来,在私人桩的建设上,物业成了充电桩进入小区的最大拦路虎。日常调研发现,私人桩进社区难的症结在于资金,即前期建桩的钱谁出,以及建设完成后,当物业与小区签约到期,运营服务费归谁。

这些症结的表现则是“存量小区固定车位电气化改造投资大、协调难”。根据中国充电联盟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纯电动汽车车主私桩安装成功的比例约为50%,即便到202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七十,仍有三四成车主因各种原因无法在小区安装充电桩。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明确了“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规定,不过,即便是目前社区充电难的问题提上日程,但真正发挥作用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3行业的无序之争

如今,充电难题反映出充电桩行业相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过依附上游景气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充电桩领域也正在快速发展,这一点从数据上就可以证明。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同比增长3.8倍。机构预测,当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速度超预期,未来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加速提升。另据国元证券分析称,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预计2020年至2025年充电桩累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不过,面对着一个千亿元市场,充电桩企业也并非稳赚不赔。有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国家放开充电桩市场,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到2017年,国内充电桩生产商和运营商达到300多家。

但2018年,行业开始洗牌,陆续有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支撑不住而退出,到2019年底仅剩100多家,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充电桩企业所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的前三名分别为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分别运营公共充电桩27.8万台、27.7万台和19.6万台。即便体量如此庞大,特来电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据特锐德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特来电的总营收分别为21.29亿元、19.25亿元和31.04亿元,同一时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和-1.35亿元。

许多行业表面看着挺红火但企业不赚钱,背后多有市场竞争失序,价格战频繁的原因,充电桩行业亦是如此。

多个城市均出现过充电桩平台拼低价抢用户的现象,“大降价”、“免服务费”、“大额优惠”等促销活动不断。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充电桩行业还会进一步洗牌,或将迎来一个实现盈利的拐点。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风口,红利在某一天定会到来,但这个红利并非雨露均沾。在这个重资产的行业,兼具实力与资本的一方或成为这场耐力战最终的胜者。

原文标题:新能源汽车“一锤子买卖”背后:满满的充电焦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