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抄袭门”背后,吉利汽车的新“险关”跨越

时间:2023-03-08 12:16:16 来源:

不缺挑战不缺惊喜!

作者:俊群

编辑:于梅梅

风品:玲子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但你们无法模仿我的味”。汪涵代言的洗脑广告语,生动吐槽了当年方便面厂商的模仿风。

如今,类似的恩怨情仇也在竞争白刃的车企间上演了。

近日,长安汽车发出“有人模仿我的车”抱怨声,矛头直指前几天还一起秀恩爱的吉利汽车。

2月16日,在吉利银河正式发布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长安深蓝、比亚迪仰望等都来花式互动,被誉为自主品牌的BBA式营销。正当外界以为自主品牌终于团结一致了,没想长安一封律师函打破了期许:

长安汽车指责吉利 " 银河之光 " 有大量与长安量产车雷同的地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虽然吉利立即澄清并回呛 " 同行内讧 ",可作为旗下今年重磅推出的新能源全新品牌、面世刚5天便身陷“抄袭门”,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1

“抄袭门”是与非

呼啸翻脸,到底谁碰谁的瓷。

长安汽车律师函要求,吉利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同时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吉利汽车则回应称,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同时,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下场呼吁: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3月1日再次发言:绝无炒作,清者自清。

各执一词,孰是孰非让吃瓜网友平添谈资:

有人认为,目前很多新能源车前脸相似,不能就断定吉利是抄袭。也有人认为,确实太像了,以后都这么搞咋整、不能让这种风气开头。

面对争议旋涡,两款车型设计师陈政自然成为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陈政于2022年3月加盟吉利汽车,出任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而此前20年,其职业生涯都在长安汽车,曾任集团全球设计总监,并开发出CS75 PLUS、UNI-T等经典车型。设计出自一人之手,能否定义为抄袭是讨论焦点。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表示,长安汽车律师函只是一种非官方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为的是提起诉讼前,督促与对方协商,尽快解决纠纷。“但如果律师函所载内容故意失实,损害其他企业合法权益的,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事实上,汽车业涉及设计抄袭对簿公堂的案例并不少见,结果有输有赢。

如2004年,本田汽车起诉双环,指控后者推出的来宝SRV涉嫌抄袭本田CR-V。该案诉讼历时12年,最终判决诉求不成立。

2016年6月,捷豹路虎起诉江铃汽车。2019年3月,捷豹路虎息称由法院裁定,陆风X7汽车有5项车型设计直接抄袭路虎揽胜极光。

2

出师不利?销冠丢失之迫

回到此次“抄袭门”,主角“银河系列”被吉利汽车寄予厚望。

光预热就掀起一场“营销混战”,引得众车企竞相秀图。

而“抄袭”热度又超车型热度,不免让人怀疑是否有炒作嫌疑。不过深入思考便知,这起码应非吉利初衷,毕竟“银河”系列背负重任。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曾称,银河系列每一款产品的销售目标是成为细分市场的前三,并将联合几何品牌涵盖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65%的份额。

透视厚望,是销冠丢失的急迫反攻。

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约132.8万辆,排名自主品牌第一,并连续五年蝉联。

然2022年,比亚迪销量 186.3494 万辆,同比大增 208.64%。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187.46万辆,同比增长6.83%。吉利汽车超 143 万辆,同比仅增约 8%。

痛失销冠的背后,是新能源车产销量的指数级跃迁。明眼人都知,未来几年这将是各大车企一决生死的地方。

谁在新能源上掉队,谁就将慢性死亡。曾经的自主一哥吉利沦为追赶者,全力攻占新能源阵地,是求生之道更是重振王风之本,即是重磅推出银河系列的关键所在。

如此大战略背负遭遇质疑,是否有些出师不利?追赶野心之外,自身实力成色又如何?

留给时间作答。可以肯定的是,吉利推出银河有更深度考虑:一来只靠极氪、领克很难完全撑起李书福的布局野心,二来市场也在倒逼吉利“冲高”。

只是这一战,大概率难逃苦鏖。因为15-35万这个范围可选车型太多了,新老车企竞争尤其激烈。长安汽车此次首先发难,或也侧面印证了这点。

2023年1月,长安深蓝SL03、阿维塔11等销量迎来“开门红”。以长安深蓝为例,单月销量达6137辆,仅以200辆之差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交付榜第二。

第三次创业以来,长安汽车死磕新能源、智能化。过去5年累计投入570亿元,已构建起“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研发实力连续六届12年排名中国汽车行业前列,是行业公认的自主创新巨头。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锚定新能源、加速决绝转型,已是传统车企大势。对于目前的吉利来说,能否后发制人、再造一个新能源爆品,高效放大银河系列的产品价值是重中之重。

3

燃油车颓态、极氪爆款“烦恼”

规模效应还有多远?

看看销售情况,恐怕更能理解吉利困境。

从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银河,到沃尔沃、极星、smart、路特斯,入门级到超豪华,从燃油到混动纯电,吉利品牌产线布局算得上全方位、全天候。

然2022年,吉利汽车集团销量 1432988 辆,同比增长 8%,新能源销量 328,727 辆,全年新能源渗透率约 23%、实现了翻三番。后者增速喜人,可占大头的还是传统燃油车。

实际上,吉利汽车在新能源上布局已久,2014 年就与科力远共同研发出国产 THS 混动研发系统,2017 年吉利帝豪 PHEV 量产。此后又有几何、极星、领克等新能源品牌悉数亮相。遗憾的是,整体表现反响平平,以至被一些舆论质疑起早赶晚集。

好在极氪的强势亮相,为吉利汽车带来了破局希望。

2月13日,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募资主要用于极氪产品几技术研发、全球化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投资方中,宁德时代是极氪电池供应商,此前曾参与Pre-A轮融资。去年8月,双方还签署了5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宁王”加持下,极氪开山之作一炮打响。2021年中旬,极氪CEO安聪慧在媒体沟通会提到,极氪当年产能已全部卖光,决定6月停止接收极氪001意向金,同时将WE版售价从28万调至29.9万。

据极氪数据,极氪001平均定单金额超33.6万元,为3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冠。且在极氪001的增换购用户中,来自奔驰、宝马、奥迪品牌的用户占比32%,苹果和华为用户占比80%。

2022年,极氪超额完成了7万辆交付的KPI。截至2023年1月,极氪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8.1万辆。

足够繁华。然销量走俏的B面是极氪尚未跳出亏损泥潭,持续亏态甚至拖累了吉利汽车。

2021年,极氪营收28.68亿元,净亏10.1亿元。当年吉利净利43.5亿元,同比下滑21.9%。

2022上半年极氪营收88.28亿元,净亏7.59亿元。同期,吉利汽车营收582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则仅为15.5亿元,同比下降了35%。

安聪慧曾透露,2022 上半年,定位中高端的极氪整车毛利率水平在 5% 左右。这与走低端市场的哪吒汽车相近,而同期蔚小理分别达到 13.8%、11.6%、22.1%。

换言之,极氪离真正的规模效应还有不少距离。这个爆款提振了吉利新能源声望,可依然仍在起步阶段,无法完全支撑吉利新高地争夺、重温销冠的野心。这或就是急迫推出银河系列的原因所在,也是推动极氪登陆资本市场的症结所在。

不得不快些了。

2022年,在中国本土市场,吉利集团旗下品牌乘用车总交付量135.84万辆,同比下滑6.23%;新能源汽车交付量28.49万辆,同比增长211.03%。其中,作为集团销量主力,吉利品牌交付85.52万辆,同比下滑20.38%。

相对应,2022年自主品牌(不含合资车型)在中国市场完成年度总交付909.68万辆,同比增长6.39%;同期,新能源汽车交付则大增80.23%,其中,纯电动车增长67.05%。

不难发现,传统燃油车(主要是吉利品牌)已露出成长疲态。若没有新能源业务的强力拉长整体数据或更为难看。

据吉利汽车数据,其2022全年纯电动车累计销量26.2万辆,同比增长328%,插电混动车6.6万辆,同比增长219%,虽远高于行业90%的同比增速,但规模上依旧无法与巨头特斯拉、比亚迪相比。

进入2023年,比亚迪销量仍在狂奔。比亚迪海豚 1 月夺得新能源轿车销冠,销量 17582 辆,击败了位列第二的五菱宏光 MINIEV。2月共售出19.37万辆,本年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90.13%。同期吉利汽车总销量108701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9%。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品牌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合计销量23283辆,同比增长约63%。

传统燃油车势微,新能源方面又被小弟比亚迪大比例反超、急需快速起量。而伴随补贴退潮,特斯拉等纷纷降价抢销量,无疑又增加了分食几分难度。尚未建立多少技术、规模护城河的吉利汽车可谓负重前行、冷暖自知。

4

估值超6000亿、行业变天

“1+1>2”效果?

玩味在于,相比销冠失落,李书福资本运作达到高潮。

以上文完成A轮融资的极氪为例,投后估值接近900亿。成为目前未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估值仅次于广汽埃安的一家。市场预期,极氪最快今年二季度就会在美国上市。

这不过是李书福资本大棋盘中的一子。

2023年1月,吉利集团控股的路特斯宣布,将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在美上市,估值约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2.50亿元);去年底,由李书福控股的亿咖通,也完成纳斯达克上市。

加上在瑞典上市的沃尔沃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极星,在A股上市的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及力帆科技,以及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李书福资本动作令人目不暇接。

此外,吉利旗下远程商用车也完成A轮融资,计划三年内实现估值300亿美元计划。加上曹操出行等公司,一个总体市值/估值已超6000亿的资本帝国蔚然成型。

仔细观察,从自动驾驶、低轨卫星、车载芯片到操作系统,上至卫星火箭,下到手机,资本触角蔓延至汽车产业链的每一角落。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通过收并购、整合资源,汽车工业资本运作为吉利带来了利润,尤其这些吉利系公司分别单独上市后,除获得充沛资金,还可通过技术平台共通。若能快速形成“1+1>2”的协同效果,将有助吉利打破传统及新能源赛道的发展困境。

没错,资本版图再大,汽车仍是基点基业。

以银河系列为例,被不少舆论认为有对标比亚迪、特斯拉之意,也昭示了吉利想要再造爆款的野心。细心的粉丝,或能从吉利银河与比亚迪仰望的海报秀中察觉几丝火药味。

不拼也不行了。从特斯拉进入中国开始,倏忽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已换了天地。新四化浪潮愈演愈烈,新旧交替、格局重塑中,对吉利等传统燃油车龙头冲击巨大。

众所周知,吉利汽车以主打低端品牌起家,通过数量规模优势做大做强。近年来虽努力争上游,燃油车相继推出博越、博瑞等车型,无奈市场竞争激烈、增量红利消退,国产厂商和合资车企也把目光重新聚集到中低端市场。内卷加剧,加之吉利品牌间定位趋同、缺少特色竞争优势,最终销量出现增长颓态。

而被给予厚望的沃尔沃,这么多年发展同样较为尴尬,高端车型仍是BBA天下。

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特斯拉、比亚迪及一众造车新势力夹击下,曾被外界看好的领克、几何并没形成显著差异化、尚未挑起大梁,后浪极氪又在培育发力阶段,整体体量仍显薄弱。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表示,吉利复杂的产品线,过于接近的产品定价,会在销售过程中互相牵制,形成内耗,不利凸显产品品牌。尤其车市新旧交替、赛道一日千里,如何减少试错成本、增强市场前瞻性、战略敏锐力,更精准高效的布局品牌产线,考验着吉利、李书福的驾驭变化能力。

一句话,资本并非万能药。频频大动作间,一些更关键因素也值深思。

5

技术输出大牛 新险关跨越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

正是这份敢想敢干,李书福被称中国汽车界“疯子”,也让其一次次化险为夷、危中寻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今,面对新老交替、行业变天、自身困题,吉利汽车又行至一“新险关”面前,能否成功跨过,决定了这家志在百年的自主龙头的基业长青、也关乎李书福“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夙愿达成。

《孙子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真正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指挥官,能在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事情。往期看,吉利、李书福的成功源于此,未来的破局即在此。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同比增长16.1%。同时“九大龙湾行动”之首,就是五年投入1500亿元研发费用。

当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实现4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45%。2022上半年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知识产权许可收益7.3亿元。

俨然,技术授权已是吉利汽车的新利润增长点。这对不少视吉利汽车技术含量少、品牌低端的消费者而言应大出意料。

实际上,围绕“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吉利已在汽车、芯片、卫星、飞行器、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进行全域布局。

在首财君看来,若技术输出能力能继续走强,吉利正循环的生态协同效应将大大加速,进而提升特色竞争破壁。毕竟其是“全球唯一具备卫星通讯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

聚焦产品,上述痛点阻点之外,高端化、特色化成果也已开始显现。

以智能座舱为例,2022上半年,吉利汽车已有多款车型从分布式控制的电子架构GEEA1.0升级到功能域集中的电子架构GEEA2.0,同时匹配最新高通8155车机芯片,实现了智能座舱的OTA升级。同时,吉利将量产自研的新一代座舱操作系统One OS,满足一版软件覆盖多款车型需求。

再如智能驾驶,吉利汽车重点布局了L2+、L3智能驾驶技术。2022年四季度起,全新一代“NOA自动驾驶领航系统”将在领克、吉利和几何的最新产品上应用。

也基于此,2022年领克汽车销量 180127 辆,成为最快突破累计销量 80 万辆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极氪全年累积交付 71941 辆,极氪 001 平均订单金额已超 33.6 万元,蝉联 30 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

2023年2月23日,在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未来两年,吉利银河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吉利银河智能纯电E系列的三款新车和吉利银河智能电混L系列的四款新车。

2023 年总体销量目标 165 万部,同比增长 1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 100% 以上。

无需赘言,吉利汽车全面向新、“智能吉利2025”战略正在加速落地。手持众多核心技术创新不仅刷新外界认知,也不断抬高自身特色竞争壁垒。2023将是吉利向智能新能源转型的加速年。

单从此看,抛开“抄袭门”的纷纷扰扰,吉利、李书福的“险关”跨越还大有看点。能否后发制人、新能源战场扳回一局、重塑自主销冠荣耀,姑且让子弹再多飞一会。

新能源战事刚刚拉开序幕,不缺可能不缺惊喜、贵在危中寻机。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抄袭门”背后 吉利汽车的新“险关”跨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