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有新说法,俄罗斯发声
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能源问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范围内能源结构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和无碳过渡的新旧能源更替关键期,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相互叠加促进,正在形成新一轮全社会系统性变革大潮。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疫情、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频繁冲击与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等因素相互叠加,使得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能源安全和能源国际合作战略。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表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系统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问题面临更为复杂、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守牢能源安全底线,保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能源国际合作。”
刘中民委员建议:
一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加强能源基础研究以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强氢能、储能、核能、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相关优势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推动我国自主优势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输出。
二是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深化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对接的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作用,推动“双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实现全球“碳中和”总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探索我国优势能源技术与成套化装备及资金沿“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模式。
三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能源话语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能源署(IEA)、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能源论坛(IEF)等组织的位合作,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强化中国作为主要创建者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建立能源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进程。通过优秀学者加入国际组织,持续培育和推动多边科学计划等方式,参与构建能源领域国际测算方法和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建设能源强国提供战略和舆论支撑。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振红
-
两会代表委员如何为氢能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2023-03-09 -
高秀梅委员:加快农村能源绿色转型
2023-03-09 -
中国新建燃煤电厂总发电能力达到106吉瓦,为七年来最高水平
2023-03-09 -
【两会好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兴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要加快“走出去”
2023-03-09 -
【两会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周健:推动粤东清洁能源与绿色石化产业融合发展
2023-03-09 -
煤炭消费占比微升并非开倒车
2023-03-09 -
备战6G,全球最大电信公司将在新一代光通信技术方向开展合作
2023-03-08 -
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云计算市场走向竞合
2023-03-08 -
【两会好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俞培根:进一步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院士增选力度
2023-03-08 -
【两会好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朱碧新:着力推动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3-08 -
为推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2023-03-08 -
奋进在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上——从全国两会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2023-03-08 -
国家能源局长: 聚焦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做好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
2023-03-08 -
芯片进口额增加,中国芯片自嗨了?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