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中国AI之困:师资力量不足

时间:2021-06-03 16:17:04 来源:

文/当下君

图片/来源网络

蓬勃发展的AI产业到底有多少人才缺口,简直是个玄学问题。

由于笔者拿到的各种统计数据口径过于不一致,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精确数字。但总体来说,在顶级AI人才上,如果美国的单位是“千”,那中国就是“百”;在高级AI人才上,如果美国的单位是“万”,那中国就是“数千”;而在大量各行业的AI人才缺口上,中国至少缺少500万人。

不久前,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近百名教师齐聚北京,以学生的身份参加2021年首期也是总第十四期全国高校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开启为期四天的 AI学习旅程。

从笔者在活动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短期内,中国AI人才的培养缺口和培养难度,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这次培训期间,笔者接触了四位经历完全不同的高校教师,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是其所在院校正在建设中的人工智能院系的负责人。

1

师资

如果说中国对于有多少AI人才缺口尚有统计,那么对于AI教育需要多少师资,可能更难统计。

从2018年到今天,中国正在、已经和即将开展AI教育的高校,已经有接近500所。

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马玉琨老师是该校人工智能专业的负责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是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河南科技学院在人工智能教学方面很有前瞻性,2018年6月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进行AI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通识选修课《人工智能导论》。

然而,国内众多高校都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人工智能实践的条件缺乏、教学和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现实情况。

“我们感到这个师资培训办的非常有价值,因为坦率的说,现在的国内一流学院、或者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对进入高校任教的兴趣是很少的”,马玉琨:“待遇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里也没有企业里的软硬件条件,没有实践的项目,所以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学AI的学生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去企业,这没有错。”

对于这个问题,河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系主任申华磊说的也很实在:“我觉得对咱们国家来说,你不能现在就期待大部分(学人工智能的)学生都去教书,我更觉得他们应该去企业、工业界直接创造价值出来,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发展,当下就需要这些人才。”

高校的AI师资,是中国AI人才培训的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还很孱弱。

好在,百度等一批国内AI头部企业出手了,这些企业与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机构部门进行合作,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始探索产学研协作之路。以百度为例,拿出了自己内部员工中总架构师这个级别的精英,提供了教学资源、课程、案例、培训平台和实践平台等,和国内各大高校联合发起了深度学习师资培训,迄今,已培训2000多位教师,共计覆盖500余所高校,其中包括了所有的985、211院校。

每位经历过这种培训的老师,都是一颗珍贵的火种。

2

实践

在笔者访问过的四位老师中,山东大学数据学院副院长郭亮的年龄最长,经历也最丰富。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学者已经在欧洲生活了近20年,历经了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和高校的教职,然后最终决定回到山东大学任教。

郭亮回国,立刻开始推动人工智能教学的开展。

2018年暑期,郭亮在山大数据科学研究院开设了人工智能在研究生领域的教学;在2019年,他推动了校级人工智能精英班的选拔,从新生的军训之日就开始遴选精英,由此也能看出,我国高校在培养AI人才方面,的确也做到了不遗余力。

郭亮的观察非常犀利,他发现,即使作为一流院校的山大,计算机方面的本科生直接就业的数量几乎每年都是个位数;而在他走访的一些二本、甚至三本的院校里,本科生的就业意愿也在急剧下降。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内卷,我说的不光是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整体来说各个偏工科的、偏理科的院校,我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本科生为什么不愿意就业,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离企业需求有大的脱节。他们要么要在企业里继续用长达数年的时间来弥补自己的实践能力的缺陷与不足,要么回母校读研,某种程度上,这种目的读研不是‘深造’而是‘回炉’,这说明了我们当前教育的一种缺失,也是我将极力避免在刚刚开始的人工智能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因为,我们希望培养直接能够为社会、为企业所用的实践性人才,同时他们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思维高度,将来还能从事更高层面的研发工作,这样他们才能走的更远。”

但是,让郭亮振奋的是,中国的产业界和百度这样的企业让他感到了一种向上的朝气:“我在国外的最后一个职位是在高校任教,欧洲的高校在研究上也有和社会脱节的问题。所以我回国一看,特别是这次接触到了百度,我就发现,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水平、技术存量已经远远超过欧洲的高校,而且很多大型的模型,部署规模也是国外不能比的,这是我坚持回来的原因,在这里我看不到天花板,只看到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未来的一个希望所在,就是百度这样的AI带头企业在协助高校开展AI师资、AI人才的培养。”

郭亮和马玉琨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是校企联合。

他们都对此怀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在他们看来,目前在国内,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前列的,恰好是一批前沿性的企业。

“无论在本科生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我们都特别希望能和百度这样的企业配合起来,把一部分学生放进来,最开始可能做不是很高阶的工作,但其中可能有好苗子能成长出来,逐渐能够担当大任,这样的学生可以带动一批学生成长起来。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企业在拉着学校跑,但后来可能是学校能帮企业解决各种各样问题,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经过了这样实践的学生,将来不会再有毕业却不能适应实践工作的问题,他们将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挑大梁的下一代。”郭亮和马玉琨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达如此一致。

正因为注重实践,百度派出了深度学习的大牛专家毕然,他也是《零基础教你深度学习》的作者,课程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我觉得他的思维就非常适合师资培训班的教学,他用一个案例完整的去帮助学员吃透深度学习,说实话这是高校教学里比较难实现的,因为我们的老师其实没有这样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经验,只有一线的实践者才能有这样全流程的经验。”

当然,也有老师对培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时间比较紧,课程排的特别满。我们还希望能跟着企业的节奏,完全跟踪一个项目的实施。因为很多高校里的老师只懂理论,一些很入门的实操都做不来,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实训、实训!”

也有老师很喜欢现在的培训方式。有的老师说:“课程内容很多,不会深入太多,但其实我们倒很喜欢这样的模式,因为可以快速的把相关的主要知识结构的意识建立起来。一次培训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还得来第二次、第三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