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情况及对参与主体的意义分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的重要品牌,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与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无疑是向世界推广的“双子星”。若说全球首堆商运的重要意义在于标志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那么海外首堆商运的重要意义则在于充分证明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走出去”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作为中核集团全产业链“走出去”专业化平台,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30多年来凯歌连奏、捷报频传,取得了海外建成1座核研究中心、投产4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出口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良好业绩。
特别是总承包建设华龙一号首次走出国门的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中国中原秉承着“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价值理念,打造了一支合作无间的国际化核电建设队伍,让全世界见证了和平利用核能的“中国方案”,见证了中国核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见证了核电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墨守成规从来不是首选方案
巴基斯坦卡拉奇,高温少雨,炎热难耐,即使进入11月,气温高达35摄氏度也是常有的事。K2、K3项目就位于该市西部天堂角附近的阿拉伯海岸老鹰湾畔。远远望去,如今两台核电机组像两个巨人巍峨地矗立在海滨。
虽毗邻大海,K2、K3项目周边却是一片荒漠。道路比不上国内的农村,崎岖颠簸、尘土飞扬,项目现场离卡拉奇市区虽只有30公里,却需要90分钟。
“来时像部长,住村像牢房;早晚风沙舞,烈日炎炎长。”参建人员创作的这首打油诗,就是对现场生活的生动写照。
尽管与国内华龙一号相隔4个月开工,但由于间隔时间不长,国内的华龙建设尚难反馈有效经验,再加上地质、气候、物资、人力、设备等和国内存在巨大差异,给建设单位带来了诸多挑战。
简而言之,在卡拉奇建设华龙一号,条件跟国内没法比。好多问题在国内根本不是事儿,但到了卡拉奇,都可能遇到关卡。墨守成规从来不是首选方案,必须因地制宜趟出一条新路来。
这一条新路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
无论是技术还是施工上的创新,通常由设计方来完成,但由项目总包方牵头创新工艺的并不多见。面对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工期的巨大压力,中国中原虽作为总承包方,也必须跃上前台,主导现场的技术创新。
当然,创新不是盲目蛮干,更不是由着性子来。如何缩短工期,中国中原经过长久思考后抛出了“主设备预引入”法,即先安装主设备后进行穹顶吊装。
通常情况下,主设备在穹顶吊装后安装,且在多个核电项目实施,是成功的经验。对于采用新工序,存在太多的未知,而且K2、K3项目已经按照传统工法设计并确定建造计划,一旦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任?谁又能担得起这份责任?
创新自然存在风险,担心不无道理。在中国中原看来,创新,其实最重要的是破除框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由此,如何让各方接受新方法、新思想,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既需要大胆想象,更需要科学严密论证。在中国中原牵头组织协调下,设计、采购、施工等各方不断进行技术讨论,开展了数十次模拟实验,掌握了详实可靠的数据;同时又请专业院所进行验算分析,邀请院士等一流核电专家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优化,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认为风险可控,建议采用“主设备预引入”法。
中国中原随即成立“主设备预引入小组”,采用“头脑风暴”和“攻关型小组”,有效完成此项重要的课题。新组建的“主设备预引入小组”,明确了工作机制,以迎接新的挑战。
不管是月夜,还是烈日下,在重要的施工环节上,小组成员都盯在施工现场,不敢有丝毫懈怠,甚至睡觉说梦话,内容都是关于“预引入”。
“人就要活出使命感,一旦有了使命感,再大的压力也压不垮你,你也不会觉得累,有的只是专注与充实。”主设备预引入小组组长陈友谊如是说。
主设备预引入等组合工法系列创新的成功应用,使项目提前7个月启动主管道焊接,释放了主设备安装主线工期,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提升了工程安装质量。
可以说,在国际核电建设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中原秉承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理念,在核电建设中持续进行技术总结和经验反馈,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高竞争力,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为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中国方案”。
安全生产无小事
五六千人的规模、不同的方阵、统一的工装、一色的安全帽、震天的口号、昂扬的斗志……这是K2、K3项目上工时的场面。
殊不知,这支训练有素的巴方施工“军团”,当初仅为推行“穿戴安全帽和工作服”这一项在国内最为基本的安全措施,中国中原就打了一场极为艰辛的持久战。
作为一个周期长、工种多的大型项目,K2、K3项目现场巴方员工有时高达10000多人。那时,他们披大袍、穿拖鞋,安全隐患极大。
作为中国中原K2、K3项目时任安全管理负责人,朱潜2014年初来到卡拉奇前曾立下“军令状”,把卡拉奇核电项目打造成公司安全管理的标杆项目。男子汉“吐出去的泡沫是个钉”,既然立了“军令状”,就无退路可言。如何与各承包商改变这一状况,成为了中国中原重点思考的问题。
朱潜说,要统一工装。这话传到中方承包商,他们就炸了:我们从1991年到现在,都20多年了,恰希玛项目就是这么干的。
为此,中国中原拿出“杀手锏”:各位经理,请你们看看合同,就有“统一工装”这一条。违反了合同,可要罚款啰!如若拒不执行合同,就停发安全生产专用费和工程进度款!为了严格执行合同,更为了生产安全,承包商们和中国中原站在了一边。
剩下来就是如何说服巴方高层和员工,配合安全管理。除了安全培训、介绍中国先进的管理办法外,重要的是晓之以理:工装有利人身安全;衣服不用花钱,节约归己;中方尊重你们的习俗,但因工作需要,也是可以特殊着装的……
核心工区先行一步,随之全面铺开。久而久之,巴方员工习以为常,更以工装为傲。
中国中原在K2、K3项目建设中始终牢记“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的工作方针,秉持“任何事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的安全理念,从思想、组织、制度、投入等方面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在安全管理领域进行了一连串的创新、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打造了具有中原特色的海外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适合巴基斯坦国情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保障了核电项目的建设安全。中国中原将这些管理办法上升为理论,编写了《卡拉奇K2、K3项目HSE管理经验汇编》《卡拉奇K2、K3项目HSE管理对错图集》,还编了便于员工携带的中巴文(乌尔都语)双语版《安全手册》。
出乎意料的是,当巴方新办公大楼落成时,中方准备送份礼物。巴方说,“我什么都不要,就要你们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截止到2021年5月20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核电项目已实现了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安全生产无事故2624天,安全生产无事故天数记录达到核电建造领域领先水平。与巴基斯坦其他中资企业比较,海外华龙项目在巴基斯坦创造了中资企业中的多个第一,即巴基斯坦建筑工程项目中第一家使用可视化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安全管理的项目、第一家设置安全体验馆、第一家全面统一工作服且PPE佩戴最规范的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核电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五六年甚至更长,现场参建人员有时多达上万人,中国中原卡拉奇项目安全员仅有11人,安全管理人员紧缺。经过反复思考,中国中原决定招本地大学生。
经过报名申请、精挑细选,先后招来上十人。这些人都是高材生,英语棒;对核电充满好奇,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大学所学专业虽与工程管理不沾边,但经过短暂的两三个月的培训、跟班,由于环境熟、本地通,他们很快就上手了。
消息传开,迅即产生“蝴蝶效应”:承包商也招本地管理员。
这只是创新海外用工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实,在中国中原主导下,现场其他建安调试单位,都摸索了海外用工管理办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严格巴籍员工招聘流程,制度规范先行,让巴籍员工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培训教育,认可中方管理制度后方能进场。他们相继实施了《巴籍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巴籍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巴籍员工劳保管理制度》《工作生活行为规范》等,以规范巴籍员工日常行为,实现了中巴携手。
二是打造巴籍员工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手指口述强化巴籍员工安全意识;通过现场质量安全流程图、对错图识别,提高巴籍员工识别质量安全风险能力;通过中方人员手把手帮教,提高巴籍员工技能,实现“以中带巴”;坚持每周开展技能专项培训,提升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是开办巴籍员工双语培训班。免费向巴籍员工授课,教会巴籍员工简单汉语,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荐担当安全员、副班长或班长,培养“以巴管工”人才,授人以渔。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巴籍员工学汉语的热情,为未来巴籍员工参与核电建设或在“一带一路”中方企业谋生提供了优越条件。
四是做好人文关怀,用文化感染巴籍员工。修建巴籍员工生活营地,统一提供食堂、安装防盗窗、新建独立浴室、修建祈祷场所,增开通风设施、植树绿化营地、安装净化水、制冷水装置等;在核岛现场办公区,为巴籍员工修建了整齐划一的午休工棚区等。还开展“优秀巴籍员工之星”“最佳中巴搭档”“优秀资料员”等评选活动等,集中颁奖,提升巴籍员工荣誉感与归属感,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K2、K3项目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培养了两万多名技能熟练、独立上岗的优秀巴籍员工,为海外华龙一号工程建设和优化利用当地劳动市场做出贡献。可以说,卡拉奇核电项目巴籍安全员的成功运用,不仅在项目安全管理当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也给项目员工本地化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未来中国核电“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矢志不渝筑梦海外
如今,中国首次在海外建设华龙一号两台机组已拔地而起,首台机组用69个月的工期创造了三代核电海外首堆的最佳纪录。背后却是,数千名中国人正在与高温风沙、物资紧缺以及长期远离祖国亲人的寂寞做抗争。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这里是中核人梦开始的地方”。
卡拉奇核电工程承载着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梦想,更承载着上千名年轻人对未来的希望,“每天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感受他们年轻的脉动,就会对海外华龙更加有信心。”
在信心、自豪、骄傲的字眼背后,深藏着不竭的思念和牵挂。但远在万里之遥的家人,却让他们在夜深人静之时几度哽咽。在卡拉奇核电项目现场,“谁没有吃过苦,谁没有偷偷流过泪”,中国中原与各参建单位的每一个人心里几乎都藏有心酸的故事。
然而,该核电项目是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是“一带一路”倡议上的一颗明珠,既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去”的名片,承载着树立中国核电品牌、提升中国核电形象的重大使命。从这个高度来看,他们是在为荣誉而战,不仅为了个人、公司,还为了中国核电产业,更为了国家至上荣誉。
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在把华龙这项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创造着华龙一号的建设奇迹;在用他们的实践汇聚出创新的管理经验;在用他们冷静的头脑,审慎思考着华龙今后走向国际需要持续改进的各种可能性。
-
全国首个核与辐射安全云科普馆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上线
2021-06-07 -
中国能建签署甘肃张掖1GW光、储、氢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2021-06-07 -
周小川和“碳中和经济分析”
2021-06-06 -
中国钢铁企业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回顾
2021-06-05 -
拜登发狠,断供美元扩大投资禁令,绝不让中国军工企业有成长机会?!
2021-06-04 -
电力每日要闻——2021.6.4
2021-06-04 -
丁仲礼:实现“碳中和”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技术迭代为前提
2021-06-04 -
邹磊拜会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并见证中国大唐与吉林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1-06-04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集团暨股份公司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21-06-04 -
晏志勇与通化市主要领导座谈
2021-06-04 -
中国石化发布十大生态排放景观案例
2021-06-04 -
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
2021-06-04 -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鲶鱼”,蔚来、理想、小鹏奔赴何方?
2021-06-04 -
中国大唐与吉林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1-06-04 -
最新大学排名出炉 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排第几?【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