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风、光利用率公布,蒙西、青海弃风弃光抬头
早在2016年,《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报告》发布,针对如何破解能源瓶颈等难题开出良方。这是中国首个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报告,也被誉为能源变革的“全球样本”。
“十三五”期间,苏州大力建设一批首创项目、领先技术、创新装备、示范工程,能源基础设施规模扩容,煤、电、油、气等网络交织分布,能源基础设施规模和密度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已建成年吞吐量达亿吨级沿江煤炭中转基地、全省最大规模的天然气管网系统和全国规模第二的城市电网。
当全国乃至全球欣赏的目光投来,苏州实际上身处一场硬仗之中:一方面,能源供应自给率低,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总量巨大,2020年约占全省总量的20%左右。
作为经济大市,苏州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有天然的迫切需求。
如今,苏州城市能源体系建设高歌猛进,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两条腿走路”,主动打造城市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精心描绘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新图景。
应对变革,主动布局能源基础新设施
炎炎盛夏,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人们享受着清凉,整个园区共享一个覆盖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巨大空调”。
这集中供冷的全新能源使用方式,来自启动区能源站,与传统空调数以千计的外挂机相比,不仅减少了运行噪音与楼幢外立面的视觉污染,更对空间高度友好。能源站的设备机房仅占用供能面积的2‰,服务区域内的商业、办公、医院、住宅。
能源站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这座能源站全运营周期可达30年以上,综合考虑各种业态,客户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节约20%以上。与传统家用空调相比,能源站集中供冷方式效率要高20%以上,并且更加环保、稳定。在用户侧,管道内的水温可以保持在10℃上下,确保室温舒适。每年提供9个月的供暖、供冷,室内温度供暖18±2℃、供冷26±2℃。按照苏州往年的气候特点,当前能源站计划的供冷时间从5月中旬到10月中旬,供热时间从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
苏州高铁新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屹峰介绍,目前,启动区能源站内建有智慧运维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可以远程监控设备机组运转是否正常,并且可以了解启动区内每个区域的使用情况,以实现对能量流进行智能控制,达到能源高效利用。
能源站顺利投用,离不开市政、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能源站运行机组采用的是“离心冷水机组+市政热力管网”技术,已全面接入电力、热力和供水管网。负责能源站项目建设运营的苏州高铁新城能源公司已与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采用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合作,实现节能经济效益最大化。
根据规划,苏州高铁新城全域将“开足马力”建设多座区域能源站,由苏州高铁新城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建设、运营,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能源(电力、蒸汽、燃气、太阳能、空气能、中水、双蓄能等),配置大容量、高能效、主备用的冷热机组,系统智能调控,通过管网向建筑群统一集中供冷、供暖。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标煤约节约5.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约减少12.7万吨、用电量约节约1.4亿度。
在吴江区同里镇,低碳生活场景比比皆是:开新能源汽车、坐电动渡轮、走在路上两边都是风光储能灯……2020年,这个千年古镇的电力供应完全实现清洁化、智能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小镇。
在当前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发展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苏州各地探索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利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比如,加强产业园区冷、热、电综合能源规划,在商业服务业区域和创新枢纽、交通枢纽建设区域综合能源站,加强光、电、气、冷、热等能源生产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推进能源规划与经济社会、能源“双控”、国土空间、节能环保、生态文明、城市安全等规划的衔接,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与5G、地下管网等城市公共设施协调、融合发展,优化利用城市空间。在强化目标管理方面,苏州按照国家、省有关机制建立市、区、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任务分解机制、总量控制机制、考核机制,落实市、区、重点用能单位三级目标责任制。
多元低碳,苏州不断优化能源供给新体系
苏州人年均生活用电量位居国内城市第三,电网规模居全国第二,工业用电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总装机容量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江苏首位,在提供强大能源保障的同时,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
“苏州的电能替代量在全省范围内规模最大、占比最高,投资建设和推动示范项目领域最广、项目也最多。”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唯一参与国网公司电能替代示范工程的地市级公司,苏州供电公司目前在城市配套、工业企业、生态旅游、民生等方面共有13项示范工程落地生根。
能源替代工程,顺应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了企业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跨越,已经成为苏州打造能源变革典范城市的有力实践,对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能源变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苏州推进能源变革并不是被动应对,而是积极依托产业优势,前瞻谋划布局新能源产业,面向装备和汽车制造、能源、环保等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氢能产业已被列入苏州先导产业。全市从事氢能产业的企业超过70家,基本覆盖制氢(氢源)、氢储存和输送、氢燃料电池及整车生产等产业链各环节,是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覆盖技术研发、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充电桩运营等主要业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先后出台,聚焦氢能领域加大招商力度,推动示范应用,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大力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建设,不断完善能源供应保障机制。2019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区域的名单,江苏省首批获批七个示范区,苏州市为首批试点区域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获批新建5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参加交易示范项目,拉开了江苏省“隔墙售电”的帷幕。本批次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中鑫能源与战略合作伙伴普洛斯物流园和物流中心三方强强联合,进行资源整合。物流仓库厂房均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高贸区,周边有大量用电企业,可保证项目所发电量能够完全消纳,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
围绕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苏州全力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在持续深化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减煤控煤和清洁替代力度,强化区外电力接纳能力建设,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转型,苏州营造“互联网+智慧能源”新生态
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限制能源互联网的瓶颈正在被逐一打破。苏州抢占先机,积极探索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等数字化模式,能源和资源得以智能化分配,效率得到空前的提升。
从2001年4月22日投产运行至今,车坊变电站已经连续安全运行20年整,有效保障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用电需求,也成为苏州超高压电网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见证者。
2001年,车坊变电站建立初期,每天需要五人值守,对站内设备的巡视,依靠的是眼看、鼻闻、耳听和手触等方式,这更多地依赖运行人员的经验。
随着2006年苏州地区在运的500千伏变电站达到4座,原本每天五人值守的配置一下子使得人员紧缺起来,加之智能化装备的逐步运用,苏州地区率先在车坊变电站建立了集中监控站,率先实现多座500千伏变电站的集中监控。
现在,面向设备管理的高清视频监控代替了人工巡视,“一键顺控”技术的逐步推广,提高了运维人员日常操作的效率,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精准识别仪器仪表读数、设备运行温度,让数字化精益运检又迈出了一大步。
数据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的核心资源,城市能源系统的智慧化离不开海量能源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苏州通过各品类、各环节的能源信息汇集共享和智慧应用开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灵活互动、优化调度、协调匹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推进能源治理方式创新,实现能源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在能源大数据基础上的“大脑”。苏州依托江苏省能源大数据平台,研究建立城市能源大数据平台,打通电、热、气、冷等不同能源品类产供储销用全链条信息,实现对能源网络的全景感知和智能控制,探索构建完善的能源基础数据库,绘制能源供需分布图,深化数字全面赋能,推进能源治理方式变革,以多功能一体化的智慧能源“大脑”带动引领全省乃至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凌鸣说:“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城市是能源变革的主战场。苏州负重前行,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历史机遇,化解高度依赖外部供应的现实矛盾,以能源变革为主线,打造城市能源互联网生态圈,闯出了一条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多元互补之路,争取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原标题:苏州切入能源变革新赛道
-
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全面开复工仪式举行
2021-06-28 -
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在青海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储备1000万千瓦以上
2021-06-28 -
先期投资1亿 氢能产业园项目落地河南温县
2021-06-28 -
关于新能源新材料,中石油最新安排部署来了
2021-06-28 -
意大利开放辅助服务市场,试行可再生能源和存储项目
2021-06-28 -
蜂巢能源“新能源安全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1-06-28 -
炼厂如何适应双碳转型前景
2021-06-28 -
丹麦暂停1.2GW海上风电项目招标!
2021-06-28 -
电网成本消化能力面临考验
2021-06-28 -
佐治亚州启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净计量计划
2021-06-28 -
魁北克的新能源战略包括大规模太阳能
2021-06-28 -
河南能监办约谈未按时限取得电力业务许可企业
2021-06-28 -
2060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几何?
2021-06-28 -
协合运维:怎样面对新能源运营“增长的痛苦”?
2021-06-28 -
国家能源集团全面增产增供稳价彰显能源央企担当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