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 动力电池企业闯关进阶

时间:2021-08-30 13:01:55 来源:中国汽车报

今年以来,“扩产潮来袭”、“原材料涨价”、“高端产能不足”等热点话题在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发酵”。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的“TWh时代”来临之际,无论是“守擂者”,还是“攻擂方”,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一举一动都仿佛暗藏深意,格外牵动人心。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这些动力电池企业不仅要胆大,而且需心细,才能在产业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实现进阶。

日前,第八届G20-锂电峰会CEO会议(以下简称“锂电峰会”)在常州金坛落幕。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进入新一轮产业周期后,行业所做的一次重要探讨。成员企业一致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信号已非常明确,满足市场短期及中长期需求将是接下来的行业主线。在动力电池行业一片繁荣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真相和暗语?

从政策主导到市场主导 竞争围绕成本、客户和产能展开

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实施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自2017年后的首次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随之受到影响。当年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降26%,仅为3.5GWh。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驱动,今年则完全转向市场驱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新能源汽车以公共领域消费为主到私人消费占比大幅提升;非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渗透率超过10%。

这种变化向上传导,动力电池产业也随之进入市场驱动的时代。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行业“洗牌”后,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高涨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行业再度迎来爆发。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92.1GWh,同比增长210.9%;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到63.8GWh,同比增长183.5%。

展望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继续增长应该是确定性事件,这也意味着“TWh时代”即将到来。根据去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方建华认为,从需求角度来讲,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到2025年上述占比将超过规划的20%,渗透率可能接近30%。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变化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向记者表示,当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格局基本已定,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优选五个,后面五个位次就是微调了。

根据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以下简称《发展情况》),这个时间段内,动力电池月装机量均大幅超越往年同期,新能源乘用车市增长成为了最主要的带动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装机量有望超过125GWh。《发展情况》还提出,根据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前五头部企业装车量排名保持稳定,乘用车市场配套均占各自70%以上的份额。

具体来看,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排名前3、前5、前10的企业装机量分别为45.9GWh、53.7GWh和58.5GWh,占总装车量的比例分别为72%、84.2%和91.7%。

在锂电峰会上,会员企业就行业发展新形势形成共识,在动力电池产业新周期下,市场竞争将围绕成本、客户和产能规模展开。

本轮产能扩张呈现新特点 挑战在于结构性产能过剩

锂电峰会传达出一个观点,即在确定性市场需求带动下,动力电池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与过去几年不同,本轮产能扩张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扩张主体集中在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二是扩张的规模明显更大,基本都以百亿(元)级为单位;三是呈现多区域集聚化趋势,重点围绕在四川、广东、江苏、福建等地集中布局。

8月12日,宁德时代抛出了总额582亿元的定增方案。官方回应称,定增是公司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需要一部分资金匹配。根据平安证券近期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宁德时代实施扩产项目后,产能规划数字再次刷新。其中,宁德时代总规划产能近260GWh,江苏溧阳、四川宜宾和德国图林根三地的规划产能均达到100GWh的规模,广东肇庆近70GWh,青海15GWh,规划自建产能合计接近650GWh。此外,宁德时代与多家整车企业的合资工厂规划电池产能合计130GWh左右。

行业龙头企业的扩产具有指向性。根据蜂巢能源最新产能规划,预计到2025年,其全球布局的总产能规划将从原来的100GWh升级至200GWh,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已在四川遂宁、浙江惠州、安徽马鞍山、南京溧水等多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工厂。

此外,今年二季度,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企业也相继推进了签约、开工、投产等新投建举措。中航锂电仅在今年5月就先后在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三地达成了合作协议。对于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行业大环境下,不可能不跟随竞争对手扩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现在,业界都在讲‘TWh时代’,说明市场趋势已经形成。”方建华指出,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多家企业的产能扩张步伐迈得有点儿大。在他看来,动力电池企业要扩充产能,第一要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根据自己的客户和订单数量,做适度超前扩产;第二要考虑到技术迭代带来的影响,比如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前后批量供货,那么现在盲目扩张的产能在7~8年后会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力电池行业大举扩张的前提下,产能不足的情况依旧存在。目前,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此前就曾经存在。在行业“洗牌”之后,情况虽有所改观,但企业现阶段仍有必要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如果企业盲目扩张,就存在一定风险。有些企业今年可能只有6~7GWh的装机量,但产能布局已达到200GWh。产能保障适度超前可以,但不能太超前了,太超前就是一种“大跃进”的干法,很可能产生‘沉没资产’。”方建华说。

不过,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记者,产能过剩不必过于担忧,有了前几年行业“洗牌”的惨痛教训,现有企业投资扩产多数是相对谨慎、理性的,有充足的需求支撑,将带动整个产业走向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

不过,于清教也强调,风险依旧存在。他表示:“需求的爆发是超预期的,供应链没有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价格疯涨,市场会出现一些乱象,需要加强政策调控与监管。宣称的产能与实际的产能有不小差距,真正的高品质、高质量产能是缺乏的。”

“高镍+磷酸铁锂”长期共存 未来应关注颠覆性电池技术

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的统计,今年1~7月,我国三元锂电池装机量累计35.6GWh,占总装车量55.8%,同比累计增长124.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8GWh,占总装车量43.9%,同比累计增长333%。从目前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特斯拉、大众和奔驰等主流车企“高镍+磷酸铁锂”的电池布局逐渐清晰,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预计未来两种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

根据锂电峰会的内容,动力电池进入新的产业周期后,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多种化学体系并行发展推进,电池设计与工艺创新层出不穷,电池安全技术目标与要求逐步提升并降低成本,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创新研发,以创新驱动前进。

此前,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和产品的出现都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和热议。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实与原材料供应链深度绑定。此前,市场一直是锂电池一统天下。不过,由于锂电池面临着锂矿储量低、开采难度大、原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多家企业都正在专注于其他类型电池技术的开发。

事实上,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动力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发展情况》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细分车型市场逐渐成熟,动力电池产品结构也正处于调整期,车型配套已摆脱对电池能量密度单一指标的过度依赖,而是从成本、安全、性能中寻找平衡点。

“行业在二三十年前就在研究钠离子电池,它本身并不是新的产物。尽管钠离子电池在技术上有了进步,在细分市场比如储能、工业领域里可能会应用,但其要健全供应链、实现成本下降,还需要一个过程。”方建华强调,与钠离子电池一样,无钴电池主要涉及电池材料的变革,不会影响到整个产线,更不会对动力电池现有体系造成很大冲击。

据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介绍,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行业人士提醒,2030年后,如果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并应用,动力电池原有产业链恐将遭受颠覆性冲击,现在扩张的产能届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电池技术路线将百花齐放,并行前进。选择何种技术,需要权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是否环保、资源是否易获取、成本是否有优势、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有专利壁垒、是否使用便捷等。”于清教表示,现有的电池技术各有优劣,时间会给出答案,最终由市场决定命运。企业不能单纯为了概念而概念,要顺势而为。

迎来新的压力与挑战 电池企业要学会赋能

“我国动力电池已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融资、投资、扩产、订单等多个方面都迎来新一轮热潮。与前一轮政策主导下的产业热潮相比,本轮的爆发有着深厚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支撑,信心更足。”对于当下新一轮产业周期,于清教如此表态,“我非常看好未来3~15年动力电池的发展赛道。”

不过,在诸多光环之下,行业也存在一些看不见的“陷阱”。平安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数的不断增长,产销量增速有放缓迹象,动力电池装机量维持高增速将愈发困难,之后推出面向大众的主流车型将成为关键。此外,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市场“价格战”加剧。随着国内市场的壮大及补贴退坡,海外巨头进入国内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根据锂电峰会传达的信息,中长期来看,企业要做好面向未来市场需求的产能布局,构建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迎接“TWh时代”到来。不过,从短期来看,目前行业正处于产能爬坡最为吃紧的阶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定要团结一致、相互体谅、彼此协作、攻坚克难,共同应对供应链存在的压力与挑战。

方建华强调,企业不能简单、盲目扩大产能,而是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保障产品品质、成本控制、一致性等等;此外,还需根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选择产品的技术路线。“近两年,随着一些磷酸铁锂电池新技术的出现,其在商用车、国民车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他说。另有行业人士也表示,动力电池行业不能单纯押注热门技术、只看技术参数,并以政策补贴为导向,电池的安全性、性价比、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等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宁德时代逐步加快扩产步伐,随着产能投放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企业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要找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宁德时代的布局更加多元化,而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就必须聚焦自己独有的品类,集中资源突出优势,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和未来。

此外,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下一步还要重点关注产线与AI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深度融合。这意味着除了与现有的设备企业合作,还需导入云计算企业、科技企业等外部企业进行赋能。


原标题: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 动力电池企业闯关进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