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气价飙涨背后的逻辑

时间:2021-09-01 10:01:5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日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进口LNG到岸价格指数达138.13,创历史最高水平;8月23日中国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达5643元/吨的高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上旬全国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也显示,当期LNG价格环比上涨10.2%,达5402.5元/吨。

据记者了解,由于近期天然气价格暴涨,一些城燃企业也同步采取了对下游工业用户供应减量的措施。原本只可能出现在冬季的、用以减小用气缺口的方案提前到了夏季,实为少见。

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供需两旺会否持续?气源供应又能否保障?

“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态势良好,需求急速增长、价格一路上涨未必会成常态,但天然气长期需求仍在。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产业链弹性、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引导天然气消费,提升天然气的综合竞争力。”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说。

日前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预计,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650亿-37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首席技术专家周淑慧指出,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供应将面临一定压力。除加强资源组织、做好需求侧管理外,各方应重新认识市场发展特点及国际LNG贸易趋势,加倍重视中长期资源采购协议,以保障整个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需求激增推高价格

数据显示,近4个月内,LNG现货价格增长3倍。近期每立方米4元以上的到岸价格仅在极端天气出现过,夏季出现极为罕见。

除现货价格外,长协LNG和管道天然气也面临继续涨价的势头。在此背景下,气源供应公司和城燃企业随即采取了相应措施。

业内流传的一份某燃气公司减少天然气供应的通知显示,由于国内外天然气供应紧张及海外液化工厂故障等原因,上游气源供应方不得不从8月-12月每天减少63万立方米供应量,核减比例为18%,并给出缺口气量购买方案,采购单价为3.763元/立方米,后续价格依据国际LNG现货气源“顺价原则”确定。

“由于天然气价格机制不完善,气源公司和城燃企业对于不断上涨的现货价格都有些吃不消,传导至下游用户就更难承受,高昂的价格让购气企业望而却步。”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中国北方区分会董事会董事姜勇说。

高企的价格源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刺激。在杨建红看来,我国经济强劲复苏,2020年以来疫情所致的低基数效应和气电调峰作用进一步增强,助推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大幅提升。“世界各天然气生产国还未完全恢复生产能力。在其他国家还处于复工复产阶段时,中国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在电力、煤炭资源都紧平衡的当下,天然气作为替代和补充能源,需求增量出现‘非常态’,明显大于供应量,导致价格不断增长。”

供应充足+成本优势才能“行稳致远”

受访人士均表示,天然气清洁低碳、利用灵活高效,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天然气要发挥这样的作用,需要供应充足,且成本有竞争力。”LessBetter天然气事业部总监刘广彬说。

气源供应方面,根据《报告》,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连续四年超百亿立方米,新增储量连创新高。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快于消费增速,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据统计,上半年我国LNG总供应量为1990万吨,同比增长18.33%。国内LNG工厂产量为875万吨,同比增长11.55%。

成本竞争力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行业还未完全解决“有气用且用得起”的问题,但有业内人预计,“十四五”期间,与油价挂钩的进口LNG长贸到岸价格将降至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与气价挂钩的长贸到岸价将降至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综合进口成本为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与“十三五”期间9-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综合进口成本相比,降幅可达20%以上。

“虽然天然气成本有望下降,且减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燃煤发电需求向天然气发电需求转移。但目前甚至未来一定时期内,天然气还不完全具备为煤电做补充的实力,也不完全具备支撑其他能源的能力。”杨建红说,“不应让短期的供需矛盾影响了长期目标的实现。应合理调控天然气消费规模,减压其作为煤炭补充的比例。”

多措并举应对挑战

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桥梁,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视角下加快天然气发展,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强化基础设施和应急调峰能力建设,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尤为重要。同时,加强LNG采购合作,尽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建立资源池和做大贸易来保障供应安全。“应优化储气调峰机制,不仅为保供做准备,还应注意夏季出现的突发需求,释放气源以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姜勇说。

“同时,建议逐步取消门站价格管制,让市场决定价格。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很难形成多对多的交易模式,可以选择经济发达、价格承受力强的地区做试点,扩大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上浮范围。”姜勇进一步表示。

在刘广彬看来,作为气源供应的重要一环,城燃企业面临着不断多元化的市场供气主体,气源供应“承诺”也较难保障。“但这同时也可以倒逼城燃企业提升气源协调能力,降低综合气源成本,统筹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

受访人士均表示,城燃企业应详细摸排终端用户需求,做好需求侧管理,考虑极端天气情景,通过长协、现货等组合方式提前锁定资源,严格落实储气调峰责任。重新认识市场发展特点及国际LNG贸易趋势,加倍重视中长期资源采购协议,以保障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