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遭遇电力缺口:“用电减排两不误”何以实现?
9月中旬以来,江苏、云南、浙江、山东、湖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有序用电”。东北三省的情况更严重一些,突发性限电搅乱市民日常,市民反映称,“无法提前预判,毫无准备就突然停电”。
9月28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林明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本次大范围“限电”与过去由于电力装机不足造成的“缺电”现象并不相同。此次限电,有些地区与国家能源消费“双控”考核、防止产能过剩有关,有些地区与煤炭价格上升、电煤供应困难有关。整体上看,“十四五”时期局部地区可能存在季节性的短时电力缺口,但是全国大规模、大范围的缺电不会发生。
一位接近官方的能源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缺电、限电不会成为常态。他分析称,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随着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气温降下来后,用电紧张局面就会缓解,另外今年新建的一些新能源项目也将很快发挥作用。
“虽然‘拉闸限电’问题的出现对能源转型带来一些波动,但从另一角度看,鉴于电煤供应不足、价格不稳定,借此可大幅促进新能源项目的上马。另外,抽水蓄能电站堵点已经打通,今年抽水蓄能电站正大规模建设,今后可推进燃煤机组调峰改造,支撑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并提高燃煤电厂的盈利性,针对燃煤电厂施行上网电价峰谷价差,使燃煤电厂在缺电的时候按照波动价格上网。很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上述能源专家说。
高温“加持”,电量负荷双增长
经济大省广东正遭遇缺电窘境。进入9月份,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以广东为例,9月上旬以来,在副热带高压、“康森”“灿都”双台风影响下,广东持续高温干旱,全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4.4摄氏度,比常年同期偏高2.2摄氏度。“烧烤”模式下,广东省用电需求不断攀升,截至9月23日,全省统调最高负荷需求达1.41亿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1%,负荷已七创历史新高。
作为典型的气温“敏感”型地区,广东在31-37摄氏度之间,气温每升高一度,电力负荷便将提高200-300万千瓦。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广东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省内电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电力联合会官网显示,目前正是“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尤其是二产、三产用电需求持续旺盛。1-8月广东全省全社会用电量525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3%,其中二产、三产用电量分别增长18.30%和23.13%,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分别增长7.83%和11.08%。
受一次能源供应、燃料价格以及机组长期顶峰发电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影响,广东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当前电力供应形势紧张,广东多地工业企业开启“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的错峰用电模式。
电煤紧俏,煤电厂发电意愿不足
今年以来,电煤供给紧俏,煤价高位上涨。多位专家认为,煤电厂发电意愿不足,是此轮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9月27日,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简称《周报》)显示,CECI曹妃甸指数(日)、CECI沿海指数(周)现货成交价高位上涨,CECI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高位上涨。
东北地区电网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东北三省出现拉闸限电的直接原因是煤价高涨、成本严重倒挂导致当地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电厂既缺煤、发电意愿也不高。加上东北地区工业负载偏少,还要保持部分电力外送,导致限电波及民生。
上述能源专家分析:“东北地区电力供应以煤电为主,由于煤炭价格太高,电厂发电意愿不足,假如不开机一天罚款100万,但开机一天是要损失300万,那电厂宁可罚款100万也要停机,所以煤炭价格高涨对东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周报》显示,受中秋节放假和部分省市实施错峰用电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耗煤量环比下降,但仍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尤其广东等南方地区仍持续高温,一定程度增加用电需求。为确保冬季用煤安全,电力企业在大幅亏损情况之下,不计成本持续加大市场采购,库存继续缓慢提升。电厂刚需采购对价格仍处被动接受状态,煤价继续高位上涨。
为保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开展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检查及监管等一系列工作,以期尽快有效提高电煤供应量,确保冬季供热发电用煤安全。
截至发稿时,多省官方均明确表态以保民生为底线,全力以赴保障电力供应。国家电网在9月28日召开的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表示,要把电力保供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上下齐心、全力应对,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
高耗能耗电企业未精准识别,“一刀切”停限电政策波及民生
针对多省份发生的“拉闸限电”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撰文指出,全国停限电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电煤产量不足、价格高企,发电企业无处买、无力买,导致电力供需失衡;二是地方应对能源“双控”,面向特定行业企业,以停限电为实施手段采取限产措施。较多省份是前者,浙江、江苏是后者。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做出的测评“晴雨表”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形势十分严峻的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随后,一些地区开始“命令式”停产,要求高耗能产业停限产甚至拉闸限电。
“能耗双控”目标考核对地方压力较大,但这是能源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兼战略规划项目主任傅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之前在某省区调研时发现,2018年以来当地大量上马‘两高’项目,导致‘能耗双控’不降反升,但GDP基本上没涨。地方疑惑为什么上了这么多项目,GDP上不去?症结就在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太行了。如果‘两高’产业再这么上马,‘十四五’或将增加10亿吨的能源消耗,过剩产能也会特别大,又将面临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
国家对“两高”项目的态度明确,9月27日,国家发改委就近期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答记者问时强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成为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通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倒逼地方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用能空间,这也是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的重要手段。
即便在此次电力短缺,部分企业在遭遇停产限产、“拉闸限电”的情况下,国家电网的态度也非常明朗:既要积极配合政府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并推动落实,引导用户合理错峰避峰,也要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用电。
但高耗能高耗电的企业识别不够精准,一些地方的限电政策出台波及民生。傅莎对此表示,民生用电占比并不高,高耗能的产业中,黑色、有色、建材、化工等加起来约占工业耗电的50%,一些企业如果能有序实现错峰用电,缺电问题也不至于严重到影响民生。“此轮电力短缺虽然和能源‘双控’工作关联不大,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识别筛选和制定高耗能高耗电企业有序管理方案的契机。借此机会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对企业的耗能情况做一次排序,制定一些区别对待的政策。”
早在201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1909号)中就规定,各省级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7月底前完成本地区“百家”企业上一年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复核各地区报送的“百家”企业上一年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上海市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针对上述要求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9月27日,全国32个地区(除港澳台,含新疆建设兵团)2018年度考核结果仅有9个地区主动公开,2019年度考核结果仅有11个地区主动公开,公开率约三分之一。2020年度考核结果,目前仅有3个地区已公开,分别为福建、河北和天津。
上海青悦负责人刘春蕾向记者表示,“双控”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东北部分地区正面临中供电紧张的局面,更应该引起政府对于重点用能单位“双控”的重视。特别是遇到“拉闸限电”这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的时候,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重点用能企业考核情况,进行更精准有效调控,切忌“一刀切”。
“用电减排两不误”何以实现?
电力能源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现阶段,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和电能消费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构建。“十四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期,该怎样实现“用电减排两不误”?
NRDC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林明彻表示,根据6月份NRDC和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发布的最新报告,煤电保持现有装机水平,可以实现“用电减排两不误”,不会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
他建议,对于区域性的短时电力缺口,可以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煤电产能、充分挖掘需求侧潜力、优化电网调度等方式应对。对由“双控”问题而限电的地区,建议不采取“一刀切”的拉闸限电方式,应该以控碳替代控能,加大企业节能增效力度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重;对于由电力供应不足造成限电的地区,还是需要改变“市场煤+限价电”的机制,予以煤电一定盈利空间,特别在灵活性调峰上给予合理的补偿,长远看需要加快多能互补型清洁能源的建设,大力发展储能,优化跨区电力输送以及采用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用能方式以解决电力缺口,同时,加强需求侧精细化管理,优化电网调度,深挖需求响应潜力,提前规划做好有序用电。
傅莎认为,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十四五”部分区域部分时间电力系统出现风险的概率会上升,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价格信号的调节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相应的灵活性负荷要跟上,电网的风险预测能力要跟上,电网灵活调整的能力也要上去,避免行政主导的非常规的“一刀切”式的应对方案。
“这次‘拉闸限电’事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些高耗能的企业暴露出来后,能够引导这些企业更好的绿色改造、转型,引导地方绿色高质量的发展。”上述能源专家认为,短时的电力短缺不会动摇国家能源转型的决心,今年对于能源转型有几个重要信号,第一是峰谷电价差打通,解决了新能源的波动性问题;第二是在17个省份试点的绿电交易,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是近期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提出在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对超额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的地区按规定抵扣相关能耗量,形成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纳。这些政策的组合拳对于能源转型非常有利。
他建议,今后可推进燃煤机组调峰改造,支撑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并提高燃煤电厂的盈利性。针对燃煤电厂施行上网电价峰谷价差,使燃煤电厂在缺电的时候按照波动价格上网。很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
-
“双碳”目标之下,机械工业用科技做“减法”
2021-09-29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低碳不是简单地拉闸限电
2021-09-29 -
中国能建A股正式上市!
2021-09-29 -
青海省省将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百兆瓦储能实证基地
2021-09-29 -
2021年江苏省拟上报中央补贴非竞争配置生物质项目名单
2021-09-29 -
长时储能迎风口?
2021-09-29 -
国家能源集团、晋能控股集团、中煤集团下调煤价
2021-09-29 -
曾鸣:协调优化“能源大三角” 有序推进“双碳”目标
2021-09-29 -
卢延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稳步推进“双碳”行动
2021-09-29 -
竞标者排队参加厄瓜多尔可再生能源拍卖
2021-09-29 -
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
2021-09-29 -
春季重新确定哪些能源公司面临的风险最大?
2021-09-29 -
微电网如何改变能源的未来
2021-09-29 -
海南抢点布局新型电力系统赛道 打造零碳城市新标杆
2021-09-29 -
张运洲:2030年新能源有望成我国第一大装机电源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