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绿色冬奥 | 保电“最后一厘米” 靠什么?

时间:2022-02-07 10:01:27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如果说张家口作为绿电送端,是以张北柔直工程等涉奥工程为支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谋划低碳用能大局,那么北京冬奥赛区作为绿电受端则是从细节入手,将供电可靠性确保到冬奥场馆的“最后一厘米”。

首先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14年前,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前夕,北京开始实施“0811”奥运强网工程,将供电能力提升了33%,当时对首都电网的要求是“超稳定安全供电”。14年后,随着北京城市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电网建设全链条、全过程的精准管控,冬奥会期间,北京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完全满足赛时需求。

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主任蔡红军介绍,目前北京冬奥赛区已科学规划建设12项冬奥会配套主网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建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双向电源、110千伏双向链式、10千伏专双方向链式结构”的供电格局,供电方式更加安全、灵活、可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是保供电机制的日趋完善。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保电经验,国网北京电力牵头制定了冬奥场馆电力设施建设原则和6项技术标准,以提升场馆赛时保障能力为目标,首创冬奥场馆“电力建设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方案、设计、物资、建设、评估、保障六个方面明确“谁建设、谁保障”的主体责任,提前介入服务保障,对场馆外电源至配电室永久工程以及赛时临时工程开展全过程工作组织服务,加大不间断电源、氢能源发电车等先进设备应用力度,有效提升重要造雪、制冰等负荷供电可靠性,为实现“零闪动”提供坚强支撑。

此外,国网北京电力组建以总指挥部为统领、现场指挥部为支撑、各分指挥部及保障团队协同配合的三级立体化保障体系,比赛期间将24小时不间断运转,2万余名保障人员遍布全市各保障点位,从“赛事+城市”“常规+特种”两个维度提供“专家+管家”式保障服务。

不仅如此,为确保比赛场馆设备“零缺陷”,国网北京电力组建了冬奥专家团队、23支场馆保障团队和3支应急抢修团队,实施“一馆一策”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开展场馆闭环区域内“双值守、双备份”模式。冬奥会开幕前夕,国网北京电力的2000余名场馆保障队员就已全部进入冬奥场馆闭环区域开展保电工作。

高可靠电力保障离不开高科技的护航。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曾指出,体育应该积极拥抱高科技和数字化。

在本届冬奥会上,由国网北京电力自主研发应用的“最强大脑”——北京冬奥会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便是科技创新的代表。该平台是国家电网首个重大赛事保障指挥系统,也是奥运史上首个电力运行全景监视系统。

“该平台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三大特色,实现了保障范围全域覆盖、信息全景展示、数据全要素感知、指挥全过程管控的平台功能,可及时研判异常信息,帮助指挥者提供穿透式管控,可实现冬奥赛事期间场馆电力运行实时监测,指导场馆电力保障团队开展巡视值守和应急处置,确保冬奥场馆供电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国网北京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北京冬奥会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将电网信息、冬奥赛事、场馆能源、城市运行等29个业务系统收集、聚合,然后梳理归类为电网、保障、物资、绿电等187项指标数据。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全景数字化冬奥场馆沙盘,直观展现场馆内外电力运行与保障工作状态,助力可靠保障服务延伸至场馆末端电源“最后一厘米”。

自冬奥申办成功以来,国网北京电力大力推进冬奥科技创新,探索应用数字孪生、5G、区块链、“智慧大脑”等前沿技术,以“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升级,在服务冬奥会新征程中不断实现新跨越。

绿电交易,机制如何创新?

高可靠性、智能化的绿色电网架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源大桥,同时,另一张看不见的绿电交易网也在为冬奥场馆全生命周期绿电用能的目标贡献着力量。

2017年4月,国网冀北电力与张家口市政府以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构建了“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企业”的绿电交易四方协作机制,以风电清洁供暖为突破口,联通了张家口95家风电企业和3万多户当地电采暖用户,协同推进风电清洁供暖与市场化交易工作。2018年,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在施工建设时就用上了绿电,并建立了冬奥场馆和相关附属设施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市场化电力交易机制。

截至2021年12月30日,国网冀北电力已累计开展张家口冬奥场馆绿电交易0.85亿千瓦时,组织外送北京冬奥场馆绿电交易1.52亿千瓦时。

冬奥绿电交易机制不仅是北京冬奥会的创举和亮点,更是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的又一个范本。

为了让冬奥会用上张家口的绿电,河北省发改委积极与北京冬奥组委沟通对接,研究出台《张家口零碳冬奥绿色电力交易实施办法》和《张家口四方协作机制用户准入规定》,明确规定了张家口冬奥场馆准入注册和交易组织的操作流程;会同华北能源监管局出台《京津冀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明确了张家口新能源企业绿电外送北京冬奥场馆的交易流程,在政策层面为冬奥绿电交易提供了充足依据。

2019年1月30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供应签约仪式在北京新首钢园区举行。同年7月1日,北京冬奥场馆绿电交易工作正式启动,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等首批7家冬奥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用上了绿色电力。自2019年6月北京冬奥场馆绿电交易开启以来,共有11家购电主体、7家发电集团参与电力交易,总交易量为4.77亿千瓦时,减少标煤燃烧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万吨。

绿电发得出,还要有据可循。冬奥绿电从发电到消纳,涉及多方主体、多个业务系统。国网北京电力通过搭建基于区块链的冬奥绿电溯源应用系统,打破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输电、冬奥场馆用电等数据上链,支撑绿电信息可信、实时、多维度可视化展示,为绿电供应提供数据支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