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与新能源,从难兄难弟到比翼齐飞
在我国能源发展的历程中,曾经有两个重要的争议,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特高压。
新能源即便如今大红大紫,也仍然不乏争议,发展过程历经坎坷,终于走过从0到1,苦尽甘来,在全球低碳及中国双碳的指引下,基本确立了能源发展中坚的地位。
特高压则没有这么幸运,作为国家或国资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金额巨大,牵扯利益众多,尽管电网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极力推动,但饱受争议,发展相对缓慢。
在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我国新能源蓬勃发展,但空间传输和消纳成为瓶颈,构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迫在眉睫,特高压作为电力传输骨干的战略地位开始凸显。
如今,新能源的新一轮发展需要特高压,特高压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两者终于从难兄难弟,开始比翼齐飞,一起构建全新的能源体系。
最高层全新定义,特高压价值凸显
2022年1月24日,领导在高层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这对我国能源体系做了一个全新定义,特高压也第一次在最高层会议上得到认可。
此前,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纲领性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中便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之一,其中要求:
一方面,大力支持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新能源电力的传输和消纳,完善适应可再生能源局域深度利用和广域输送的电网体系:整体优化输电网络和电力系统运行,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输送和消纳能力。
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新能源发电和传输消纳,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特高压在承担电力“广域输送”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远距离电力输送的重要工具,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端和用户端的空间错配问题。
随着新能源占比提高,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安全保供风险增多,能源输送等基础设施已不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在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当中,新能源迎来新一轮发展,特高压的战略价值也悄然而至。
一度充满争议
关于新能源曾经的争议,众所周知,这里不再展开。
实际上,特高压也一度充满争议。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
我国在特高压理论、技术、标准、装备及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创新突破,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14交16直”共30项特高压工程,核准、在建“2交3直”共5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35项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8万千米。
国家电网特高压网络
其中,国家电网新疆(准东)—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线路长度3324Km,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工程总投资407亿元人民币。
特高压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但投资金额巨大,牵扯利益众多,更有所谓涉及国家战略安全,对此始终存在争议。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出版的《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中,就痛陈某些部门对特高压建设的阻挠,可见特高压的争议在高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摆在了台面上。
足见争议之大。
特高压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清洁能源,可以解决我国西南、东北、西北等清洁能源丰裕地区与中东部电力需求区域之间的空间错配问题。
特高压建设可以“一石三鸟”,不仅可以拉动宏观经济投资,还可以促进清洁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及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更可以拉动电源端的区域经济发展。这个在当前经济低迷、投资不足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
随着最高层会议对特高压的认可,关于特高压的争议或许就此划上句号了。
特高压建设已经提速
如今,特高压终于有望进入快车道。
近期,中国能源报报道,今年特高压项目核准提速,规划的项目有望全部核准,未来四年特高压建设规模空前。
“十四五”期间,仅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千米,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瓦,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对比“十三五”期末规模,“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线路长度增加超过60%,在压抑多年之后,特高压建设终于走上快车道。
目前,国家电网区域华北、华东特高压主网架基本形成,华中特高压主网架加快推进,东北、西北主网架不断优化,西南川渝藏形成独立同步电网。
此外,国家电网一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线贯通;“七交两直”(南昌—长沙、荆门—武汉、白鹤滩—江苏等)工程获得核准;“三交一直”(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白鹤滩—浙江等)工程完成可研;“三直”(陇东—山东、金上—湖北、哈密北—重庆)工程完成预可研。
特高压“一石三鸟”的战略价值也逐渐被认可。
近期,湖南与宁夏合作推进“一线一园一基地”建设,“一线”为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园”为湖南湘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基地”为宁夏红堡寺新能源基地。该特高压计划年送电量400至440亿千瓦时,配套建设新能源1300万千瓦,其中中卫沙漠光伏600万千瓦、红寺堡戈壁光伏300万千瓦、中卫海原等风电400万千瓦。
特高压对新能源影响深远
特高压建设的主要目的还是促进新能源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在新能源没有大发展之前特高压不被重视,而新能源战略地位确定之后特高压建设便立马提速。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一方面,特高压可以解决新能源传输和消纳问题,解决新能源发电端和用电端的空间错配问题,更大规模的促进新能源装机。
在高层的推动下,2021-2022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大基地发电项目陆续启动,首期100GW已经开工,内蒙、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分布较多,电力消纳成为配套考虑问题,因此催生了对特高压的潜在需求,特高压可以将新能源源源不断地输出并稳定消纳,也这是特高压建设加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特高压可以解决新能源稳定性问题,跨区域更大网络调节,还可以解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周期性和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网整体及局部的稳定性。
去年9月,东北电网遭遇“崩溃”风险,主要原因还是东北电网电源结构和电网调节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东北电网主要向外输出,另一方面火电和风电为主,风电具有间歇性问题,一旦火电因为煤价上涨出力不够,又没有外部电力输入,整个电网入不敷出,“拉闸限电”就不可避免了。
不断完善特高压网络,更大程度地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电网融合,一方面可以促进新能源的扩容和消纳,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火电占比不断降低的背景下还可以提升电网稳定,特高压的价值非常重要。
最后,期待新能源与特高压比翼齐飞,推动我国能源体系重构,尽早建成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和传输体系。
也为自己正名。
-
风电一周要闻回顾(2.07-2.11)——风力发电网
2022-02-14 -
四川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顺利实现“开门红”
2022-02-14 -
新增风电24.8GW!甘肃省“十四五”风电目标定了
2022-02-14 -
2.10政策官方解读!如何大力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2022-02-12 -
宁夏至湖南特高压配套:9GW光伏+4GW风电,湘投、五凌、中车签约新能源指标开发协议
2022-02-11 -
北极星储能网一周要闻回顾(2.7-2.11)
2022-02-11 -
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统筹规划配置新能源与储能比例和规模
2022-02-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印发
2022-02-11 -
《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22-02-11 -
新能源车企加速抢食细分市场“大蛋糕”
2022-02-11 -
宁夏修订新版光伏用地政策,明确使用农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2022-02-11 -
宁夏至湖南特高压配套:9GW光伏、4GW风电,湘投、五凌、中车已率先签约
2022-02-11 -
北京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重点区域
2022-02-11 -
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高层会晤
2022-02-11 -
青海海西州新能源项目入库标准 评分权重负荷先行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