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李锦: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8 19:22:08 来源:南方电网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围绕稳增长发力是今年国企改革的主题。今年结合2022年稳增长任务,选择改革手段往实处、往深处推进。聚焦难点,追求实效,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

正确认识改革背景问题

今年经济增长面临强大的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

企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而强大的动力需要企业的活力。今年,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决定性支配地位,更为重视,内容更充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大年”。而改革要服从发展和稳定,不能因为改革动作过大过快而影响发展,这时候改革就处于“小年”阶段。当然,“小年”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国企改革周期来说,今年也应该视为“大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收官之年,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往年要多。

从长远看,今年有些难度大的改革措施要放一放,譬如混合所有制、投资经营公司等。但是总体目标不改,持续努力,不可动摇,暂时放一放,而不是根本的放,这点要明确。

市场经济的活力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即“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现在有一种倾向,很多单位做文章时把改革的目的总是说得很大,用“做强做优做大”来衡量每一件事,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都是最终的目标,用来套现实,觉得帽子太大了。其实,中间有一个逻辑中介,也就是“活力”,“活力”是改革基本的要求。这几年讲改革,讲来讲去把“活力”讲丢了,把远大目标讲得更多了,也影响人对改革的阶段性的分析。目标太大太远,容易与实际脱节。如果“活力”不明显,就容易让人产生“没有改”的错觉。

活力和内生动力,是改革的基本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改革,应该把“活力”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短期的、眼前的、必须实现的目标。“活力”这两个字,对于长期是手段,短期就是目标。所以,今后的国企改革,还是要把活力放在突出位置。

从市场主体的活力看改革的活力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讲,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实际上还是讲政府要改变监管的方式“放、管、服”。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力量单元,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韧性及潜力所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改革的主要动力和目标导向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总体看来,《报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表述,是讲得充分的。为了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坚持以企业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现实中,可能管得很严,“放”出活力很不足,服务更不足。光讲监管而忽视活力,忽视服务,把活力弄没了,这种改革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内生动力的四层意思

我们注意,国企改革内容所在的范围,政府工作报告标题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2021年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是“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稍早一点,2019年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2018年是“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今年加上“内生动力”几个字。

发展的内生动力,所谓内生,是指内部的、内在的、内发的,应该说投资、出口和消费都是外部的动力,而企业自身的发展的动力是根本的;从范围讲,依靠国外市场到自己内部的市场转变,也是一种内生的动力;第三个方面,内生的动力还包括企业外和企业内,不是政府给予的,而是企业自发的原动力;第四个方面,内生动力是人的潜力和人的积极性;内生的动力,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如果我们的监管过度,内生动力的发挥就会受影响。

今年改革的重点是结构调整

今年国企改革强调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对待产业链上非常重视,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有9个字的纲领——“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抓改革、调结构是今年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揭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现代经济体系主题。

现代经济体系,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来,一直没有回答和解决,当然是因为百年巨变许多复杂因素导致。可以理解。现在,尘埃落定,没有悬念,这个问题是该解决了。这也预示着国企改革将是以经济结构布局、结构调整和阶段性重组为主要任务,走向现代经济体系构筑阶段。产业链的基础是生产链,生产链的基本载体是企业链,供应链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上下游产需连接的基础要件。报告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理应得到重视。

国企下步要纵深发展

总结工作的时候要重视新进度、新变化和新经验,和过去五年对比进行评价,这五年怎么评价,今后五年怎么来分析,这个“新”的总结与概括,是要下力气的。

改革在一定阶段需要运动式,是一定背景下的必然需要;改革需要普遍推行以数量为基础,也是全面的要求;改革需要一定的形式,可以衡量,也是一种创新。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有前所未有的意义,甚至是创造。但是从根本上,需要长期进行,在于质量,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点还是要明确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表面的是全面梳理,推进量的积累,要真正让企业活力迸发,做到质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抓准企业问题要害,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下一步,重点词仍是纵深发展。

改革需要继续,不能停止

目前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全面、全局、全方位铺开,也是一次探索。如果宣布中国企业已经建成了新体制,再也无须改革,肯定不行。因为不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就可能有很多社会矛盾呈现出来。

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意识,改革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我们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差距是有相当差距的,与现代化强国的差距是很远的。改革不能也不会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整体上,需要总结成绩,增强信心,明确下一步重点,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