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陈卫东:能源转型正在重塑世界,尽管要忍受短期阵痛

时间:2022-04-15 15:51:01 来源:

陈卫东:能源转型正在重塑世界,尽管要忍受短期阵痛

陈卫东

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政策研究室)首席能源研究员,现任香港百德能证券有限公司能源顾问、中国社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能源管理硕士项目行业导师、中石化油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董事、民德研究院院长、东帆石能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3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外国买家以卢布进行俄罗斯天然气交易,否则将削减供应。该总统令已于4月1日生效。G7国家公开拒绝了俄罗斯的要求,波兰与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波罗的海3国宣布将很快中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普京此举将使欧洲面临失去超过1/3的天然气供应。欧盟表示,希望今年减少2/3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并在2030年之前结束对俄罗斯供应的依赖。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进口国、最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由于此前已经停止了对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认证,正在计划通过管道从英国、丹麦、挪威和荷兰进口天然气。德国还计划延长煤炭或核电站的寿命,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德国公用事业协会呼吁政府制定一项紧急计划,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做好准备。意大利生态过渡部部长钦戈拉尼宣布了一系列中短期天然气替代计划:从阿尔及利亚增加9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增加煤炭和石油发电量,取代30亿~40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电;增加北欧电力进口;多使用约6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挪威则考虑在即将到来的夏季在本土油田生产更多天然气。

事实上,是否需要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博弈由来已久。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出口收入占到出口总收入的10%左右。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达到2381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的25.3%,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为1977亿立方米(全球占比21%),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为404亿立方米(全球占比4.3%)。欧洲和亚太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主要市场,两个地区合计占比达到89%。尤其是欧洲,2020年约185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流向了欧洲国家,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78%,其中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占比大。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度为30%~40%。数十年来欧洲对俄罗斯一直持麻秆打狼两头害怕的绥靖政策。

从2021年的情况看,欧盟约有45%的进口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最大进口国是德国和意大利,占到进口总量近一半,约800亿立方米。其它进口国是法国、匈牙利、捷克、波兰、奥地利和斯洛伐克。非欧盟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国是土耳其和白俄罗斯。

当下,几乎所有欧盟国家都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制裁,包括能源制裁。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约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进口总量的55%)的德国,今年一季度进口占比下降至40%。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到2024年中期之前,德国无法完全脱离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约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意大利正在寻求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意大利生态过渡部部长钦戈拉尼表示,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用其他能源完全取代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早在1981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就反对俄欧之间建造天然气管道,并对参与建设的美国公司实施制裁。他认为,建设天然气管道将使西欧过于依赖当时的苏联。里根甚至批准美国中央情报局炸毁部分管道,极力阻止工程的开展。而当时德国和其他国家认为,这条管道以及天然气输送和金融支付合同将使当时的苏联与西欧通过规则和法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和关系缓和。里根于1982年底解除了制裁。

“如果事实证明罗纳德·里根是对的,那将是一个讽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研究员安吉拉·斯坦特说。她曾就俄罗斯问题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提供建议。“起初,与苏联更密切的关系被视为改善与苏联关系的方式。”斯坦特说,“德国人当时拥有这种信念。许多人现在仍然相信,如果增加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将对整个关系产生有益影响。”

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战略顾问保罗·布莱索认为,今年俄罗斯的所作所为或许破坏了这一论点,让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成为噩梦。

即使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已成为多国共识,但这些国家也承认,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不仅过程复杂需要时间,而且代价很高。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的设施需要几年时间来建设和扩大。天然气供应商需要建立更多天然气液化设施、供应链设施和接收站及再气化装置。当然,推迟煤电和核电装置退出,甚至建设新的核电设施等也是一种选择,但这必然给欧洲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规划带来复杂影响。欧洲能源转型也许要面对更复杂的未来——更高的成本和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谈判过程。对于欧洲而言,想要摆脱依赖俄罗斯实现能源独立,只能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欧洲一直是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为了避免陷入能源贫困,2月欧盟通过了新的绿色能源投资方案,把核能和气电列入可以增加投资的绿电范畴。

能源价格上涨、能源转型投资是地缘政治格局大转变需要支付的社会成本。欧洲多数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愿意忍受短时间的转型痛苦。欧洲社会对能源转型造成的能源成本增加一直有较强承受能力,尤其是德国。俄罗斯最近签署的总统令造成新的冲击,将使已经很高的用能成本继续攀升。不仅成本增加,能源供给中断的风险也增加了,还增加了能源贫困人口的社会风险。如何应对能源转型风险和战争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加,是欧洲政治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次能源转型与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新的世界格局的重塑相关。能源成本增加算是世界格局重塑下社会成本的一部分。

能源转型的核心是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体系转向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体系。所有以石油为中心的资源、产业、行业、设施、技术都会随着石油逐渐退出中心地位而各自下降或者分离,或者融入别的产业区块。而以电为中心的产业区块将会水涨船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会超过世界500强的中石油、中石化,为什么美国特斯拉的市值会超过世界五大跨国石油公司,为什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把埃克森美孚移出的原因。所有这些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的现象都与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相关。

能源转型正在重塑世界。俄罗斯的卢布结算令加快了这个进程,而不是减缓了这个进程。

中国减少碳排放的必然选择是减少煤炭消费。天然气是配合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过渡能源,因此,天然气发电的比重将会增加。2017年,中国煤改气,液化天然气进口大幅增加,拉动了液化天然气现货和长协价格增长。与原油价格挂钩的液化天然气长协指数斜率普遍高于15%并一度接近20%。2018年中国进口减缓,2019年液化天然气价格下跌,长协指数斜率下跌至11%左右,造成多个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推迟。目前液化天然气的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富裕,但预计2025年后液化天然气将出现供给不足。参考当前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不排除未来美国等的液化天然气也会成为紧俏货。再加上液化天然气供给从天然气田开发、基础设施、液化、接收、运输能力投资等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仅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就需要30~50个月周期。对于已是全球最大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的中国而言,天然气供给短缺、价格高涨的冲击会比石油的影响更甚。随着未来天然气发电占比提升,这轮冲击的影响更不容轻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