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潘荔: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是支撑全社会实现“双碳”的关键

时间:2022-10-25 11:22:04 来源:中国环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报告高度概括出我国‘双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措施,进一步坚定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指明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降碳之路。”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一级咨询潘荔表示,“电力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既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又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是支撑全社会实现‘双碳’的关键。”

未来电力行业要支撑工业、建筑、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碳减排任务

潘荔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据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是客观存在。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四成。” 潘荔说,我国新能源装机建设速度世界最快,建设规模世界最大,即便如此,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碳锁定效应”依然会影响我国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进程。

能源生产的电能化和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未来电力行业不仅要承担自身碳减排责任,还要支撑工业、建筑、交通等相关领域碳减排任务,责任重大而艰巨。

已快速实现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电力生产、消费、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低碳转型已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碳削减效能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我国成功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经验和道路,即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为11.2亿千瓦、2.6万亿千瓦时,比重分别为47.0%和34.5%,较2011年分别提高19.3、17.0个百分点;达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达到301.5克/千瓦时,比2011年下降27.6克/千瓦时;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由2011年的900克/千瓦时、742克/千瓦时分别下降到2021年的828克/千瓦时、558克/千瓦时。

“在世界最大装机、最大发电量、最大电网规模、最大煤电规模等等高难度条件下,快速实现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通过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效来之不易,付出了很大努力。” 潘荔说。

潘荔指出,下一步,电力行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努力克服保障电力供应和大电网安全的压力,持续推进煤电清洁高效灵活发展,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始终把发展非化石能源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发展有规模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开发和大规模消纳,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预计2035年电力装机结构将明显绿色低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67%左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