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时间:2022-12-16 18:16:21 来源:

前言:

外有全球化逆行、贸易战科技战持续发酵带来的压力,内有经济增长放缓、后疫情时代重塑发展预期的迫切感,经济的优先级再一次被拔高,科技创新正是绕不开的一环。

从全球来看,城市群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也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阵地。

世界银行《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报告显示,全球一半的生产活动聚集在仅占大约1.5%的土地面积上。

从城市来看,全球顶尖城市之争,正在从单兵突进模式,转向以都市圈、城市群、湾区为主导的城市矩阵竞争。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中国城市群的科创结构各有侧重

四大城市群,是万亿GDP、千万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也是先进制造业最为发达、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

今年初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共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四极]而备受瞩目。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在2022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共享创新指数位居前列。

四大城市群贡献了全国超过40%的GDP、超过50%的专精特新企业、超过60%的授权专利、超过70%的独角兽企业。

从区域来看,京津冀为领袖驱动型,粤港澳由领袖和新锐双轮驱动,而长三角科创新生力量更为耀眼。

其中,京津冀创新要素最为发达,长三角跨区域创新平台最为丰富,大湾区创新活力最强,成渝处于产业西移的承接阶段。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新增的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城市群的创造力指数来看,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遥遥领先。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我国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大湾区。

长三角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产业相对发达;

大湾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家电、智能装备优势突出成渝在电子信息、能源装备上有一争之力。

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要素在深港两地、珠江两岸、四大核心城市之间跨河、过江、越海,频繁流动、深度共享。

这背后依托的是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三大利器]:区域产业集聚平台、大科学装置平台和企业开放创新平台。

京津冀长于基础科学和前沿领域创新,长三角侧重于跨区域、产学研的融合,成渝处于产业追赶阶段,而大湾区则是市场型创新的佼佼者,通过先强带后强,打造共享创新矩阵。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中国城市科技集群数量首次位居全球首位

2022年,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前100名,比2021年新增了1个,首次追平美国,并列世界第一。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官微,世界前五大城市科技集群中有四个位于东亚,东亚的科技创新实力及影响力举足轻重。

依次为东京-横滨(日本)、深圳-香港-广州(中国)、北京(中国)、首尔(韩国)、圣何塞-旧金山(美国)集群。

前五位分别是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是绝对的核心城市,周边的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则是副中心城市。

在科技集群方面,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苏州集群遥遥领先。

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集群跻身前十,南京、杭州、成都、重庆等集群跻身前50。

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结尾:

随着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主导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人口集聚必然使得经济要素也向这一城市集合体集聚,同时多个城市集合在一起又势必导致这些城市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增长效果。

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起飞阶段是劳动力、物质资本的规模扩张及技术进步,而在起飞后则主要来自于两大创新,即科技创新和组合创新。

部分资料参考:国民经略:《四大城市群PK,谁是中国最强科技圈?》,虎嗅APP:《近40年巨变,城市群如何重构中国经济版图?》,第一财经:《城市群崛起的经济意义不可估量》,21世纪经济报道:《<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原文标题:AI芯天下丨产业丨中国四大科技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矩阵竞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