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之后,中国出海人要大干一场
作者|郭照川
编辑|宋函
2023年即将到来时,好消息又来了。从1月8日开始,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将进一步简化,届时回国人员不需要再申请绿码,“五个一”的航班限制政策也会取消,入境也不需要隔离,国际客运呈现极大利好。12月26日政策发布当晚,携程出境机票和酒店的搜索量,一举达到了过往三年来的峰值。
“不用入境隔离太爽了”“终于可以无障碍回国了”“久违地想去国外滑雪”等声音层出不穷,出海人的朋友圈也迎来了欢庆的大刷屏。在出海圈一片欢腾的同时,国际航班正在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东南亚和日本,作为热门目的地搜索量大增。对于不少出海人来说,三年的等待后迎来的“彻底出入自由”,也让他们大大松了口气,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告别“隔离时代”,当晚就订机票
跟随中国某公司在马来西亚从事营销工作的晓丹,发现“放开”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周围人都开始研究起了回国的机票,也担心起了火热的订票潮下,过年期间的回国机票会涨价。
“我同事赶紧定了过年之后从国内回到工作国家的出国机票——政策没发几分钟,机票就涨价了。”晓丹告诉霞光社。
她是公司在东南亚的派遣员工,亲戚、朋友和社交关系大部分都在国内,这也让她回国的心情无比热切。这次回国与以往都不同,由于取消了全员核酸和集中隔离,在三年的压力后,“入境0+0”听起来是如此诱人。
12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2年第131号公告,也就是《关于新兴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表示,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人员全员核酸检测,所有入境人员向海关申报入境前48小时核酸后,即可放行至社会面。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在东南亚地区工作的出海人,已经在打点春节回国的行囊。大家都在等待1月8日的节点,在这天之后的机票票价最高,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又有朋友要来旅游了。”在伦敦生活的李琳告诉霞光社。“好多朋友三年都憋坏了,终于又有朋友说要来伦敦跨年,让我们去接机。”
放开政策宣布后的第二天,李琳在国内的小伙伴就已经购买了从北京飞往伦敦的机票。
据她反馈,从首都国际机场经过一次转机飞抵伦敦希思罗机场,往返票价能实现人民币15000元上下。这是2022年8月恢复中英双向直航之后,她听到最好的消息。如果她的朋友们在新年前的假期起飞,在伦敦度过新年,1月8日之后返回就可以刚好赶上最新政策免于隔离。
发出兴奋惊呼的,还有持有日本工作签的张乐。
“最好的消息,是发现三年了,签证居然还没过期!”他兴奋地说道。他的留日签证资格为“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工作签的期限刚好是三年,也就意味着签证到今年年初才过期,在今年3月之前都属于有效期的范围之内。
他也打算趁着签证还没过期,安排好前往日本的行程。一方面是去大阪周边旅行,另一方面也安排一些潜在合作关系和品牌方的见面—— 毕竟之前因为往返比较折腾,有许多合作项目都是远程联络,还没和合作方有过面对面的交集。
“我已经联系好了几家见面,对方听说我阳过也并不排斥,只是叫我养好病注意身体。” 张乐说,对于能见到日方的对接人他也很兴奋。
事实上,根据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仅在消息发布后15分钟内,平台有关“国际机票”的瞬时搜索量已经增长了7倍以上。其中,最热门的机票搜索目的地是泰国、日本和韩国。虽然短期内查询海外机酒的数量大增,相应出入境旅客量也不在少数,但出境机票价格依然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等在内的国家旅游局官方微博,也在“明年出境去哪儿玩”“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等话题下,纷纷出手招徕游客:
泰国国家旅游局发文称“神奇泰国等你们三年了”;而挪威国家旅游局也激动地发文:“三年了,挪威的峡湾、极光、岛屿、冰川......都在大声想念和呼唤你啊!”
根据去哪儿网等境外旅游平台分析,虽然放开利好已经呈现,但国内出境游以及机酒的高峰期预计将出现在明年年中。
“其实过去更多的是心理压力怕出去回不来”
回忆起疫情对出入境贸易往来的阻隔,许多出海人都大有感触。
“疫情第一次回国就在酒店隔离了21天,之后从14+7到7+3再到5+3,全部体验了个遍,才体会到回家真难。1月8号取消入境隔离真是太好了!” 在卫健委发布“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后,一位出海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出感叹。
事实上,在出海人的圈子里免不了在海外与国内的频繁沟通与折返,不少人都对之前国内外来回奔波的艰难体会深刻。
距今外派印尼已经2年,在东南亚也整整呆了2年的兔兔告诉霞光社,她选择“出去”是在2020年,当时海外疫情也不容乐观,出海下了很大的决心。
“当时只能说是面对不利形势迎难而上,在海外开疆拓土需要很大决心。”兔兔说。
在过去的三年中,很多出海人面临的不仅仅是人生地不熟的压力,还有国内外不同、国内各地也不同的隔离政策。
由于受全球各地不同的疫情政策影响,无论是去近距离的东南亚,还是远距离的北美、欧洲,出海人每次往返都要留足充分的“酝酿时间”,做足防疫准备和心理准备。
大部分人最担心的其实并非是出境后不小心“阳了”,而是担心回程时不符合政策,“出去了回不来”。
以至于许多有海外业务需求的出海人,都尽量保持着“一动不如一静”的思路,能通过线上进行的事务,都不提倡大动干戈出国。
在过去三年中经常往返泰国的张帆则告诉霞光社:在他2022年年中往返泰国的商务行程中,每次飞回国内之前都“非常紧张”。
“出去怕阳,但更多的是心理压力,做PCR合格才能回来。”张帆说,“有时候想,干脆就在海外多考察一下市场吧,反正回国也阻力重重。”
在过去三年里,一些在泰国的商务人士都有和张帆类似的经历。许多人甚至愿意跟当地团队沟通,多呆一些时间就是因为要完成回国必须要的PCR检测(一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核酸检测方式)。
“国内要求PCR要到40,当地做一次500块人民币,加急的话750-1000元,自己再多次试做,主要想看自己PCR数值是多少,得推算自己什么时候能到40。”他说。“做测试的时候特别紧张,如果测试不通过的话,要再呆两周(14天)。”
除此之外,他们还非常担心自己会不会“假阳”等,必然会影响回程。由此还催生了相关服务,甚至有专门从事联络检测的当地旅行社,泰国当地做核酸的地方还非常偏远,等待过程尤其焦躁,让人“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曾经令人忧心忡忡的疫情影响商务签证办理、与本地化团队沟通交流成本很高、错过国外的第一手市场行情消息等等问题,都将成为历史。
这一代出海人,也成为了见证历史的一代人。
出海人:正是奋发好时节
对于“等了三年”的出海人来说,“1月8日起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及集中隔离”,无疑是极大利好。
在海关总署的131号公告中,除了提及人员入境更为便利之外,还公布了货运和贸易方面的放开措施。其中包括推动边境口岸有序恢复开通货、客运,自1月8日起,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口岸环节的核酸检测也将取消。
在海外运营人员的出国和回国都变得更加方便的同时,防疫政策的优化,也为跨境电商的供应链和物流的未来,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对于从2020年开始在海外创业的徐冉来说,创业的三年刚好遇上了疫情的三年。就像他所说,“熬了三年,盼了三年”。
而如今终于要面临解除,“明年开始,要更加奋发有为。”他也感叹道,“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他打算在海外过完年之后回国,在来年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计划。放开之后顺畅的交通,将为他之后的项目往返提供便利。
有在2023进行“大动作”计划的出海人不在少数。
常年驻守在新加坡的电商经理陈思,也打算2023年策划一系列的国内行程。
她过去最常踏足的国内城市是深圳,2023年她打算除了在深圳完成一些公司事务之外,还要到扬州去喝大学闺蜜的喜酒,再到合肥、徐州和北京见见未来有可能合作的MCN和供应商。
陈思觉得,做生意还是要见面来谈,“见面三分情”,“面对面的对话、眼神交流永远是最质朴的,而不是隔着手机电脑屏幕的文字、语音与视频交流。”
经历了三年“能静止就静止,能不动就不动”的日子,再回到面对面的恢复出差,她觉得是时候进入事业上的“加速度”了。
同样,拥有大量海外市场的谛宝诚,也准备2023年在出海业务上有所加速。
“2023年我们每个月几乎都有展会,对解读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品牌宣传都很有帮助。”其实在2022年10月的新加坡展会上,他们已经收获不小。
另一位海外旅居商务人士沈洋告诉霞光社,虽然现在政策转向之后大家非常兴奋,但现在刚刚放开,公司里也有一些同事担心马上回国会“阳”。另外也担心回到东南亚会因当地政策面临隔离,略“有点麻烦”。
但她也坚定地认为,这些都只是非常短期的忧虑。出海人已经默默等待了三年,可以说是“蓄力已久”,大家对于这次放开的“观望期”应该非常短暂,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从长期来看,一切回归正常对中国出海事业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根据香港文汇报的消息,不少人已“归心似箭”,在圣诞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在中旅社上环证件服务中心的大厅,已经被来办理回乡手续的旅客挤满。据报道,未来一星期的预约都已经全满了,有评论称“3年是可以忍受的极限了”,而且“回来也不会到处走”。
而对于长期在英国从事移民、留学生服务等业务的老洪来说,“一切正常对于我们行业意味着国内外往返更方便了。尤其对于这三年疫情没能回国的居英华人、留学生来说,落地即可回家,再也不用隔离了。”
但与此同时,他也感觉“一下子放开”,也使得一系列规定相应调整。比如英国移民局UKVI的签证加急服务刚刚关闭,正在等待恢复中,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办理时长又再次被拉长。
而在出海项目投融资领域活跃多年的牧歌,面对大家热情高涨的形势下,明年看好跨境电商、跨境服务和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品出海赛道。她认为,“2023年的跨境一定会呈现疫情后的新业态,跨境独立站等新业务增长渠道,或许是未来中国品牌出海的发力点。”
而已经深深扎根在东南亚本地的出海商家也认为,“放开”无疑为明年的出海本土化添了把火。
“虽然我们已经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但大批业务团队能更深入当地,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没有后顾之忧还是很重要的。”一位东南亚出海人说。
告别了疫情三年的等待与坚持,出海事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年末岁初的转折节点,对出海人来说也意味着新的创业时代与潜在机遇。
原文标题:放开之后,中国出海人要大干一场
-
美国制造已严重空心化,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让美媒慌了
2023-01-03 -
【我和我的外国朋友】追光的女孩
2023-01-03 -
电力央企14人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 培养支持计划
2023-01-03 -
田庆军:中国风电将担当起碳中和大任!
2023-01-02 -
辉瑞多次捐助中国医学基金会,陶斯亮为现任主席
2022-12-30 -
隆基绿能冲在前将创融资纪录,中国光伏企业会否集体赴瑞士上市?
2022-12-30 -
中国石油完成国内最大规模“碳”注入
2022-12-30 -
2023年能源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三大信号
2022-12-29 -
我国首部系统总结卓越核安全文化建设及精细化运行管理成果图书重磅发布
2022-12-29 -
【能源保供 央企行动】渤海油田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2022-12-29 -
8866米!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再创深度新纪录
2022-12-29 -
激光雷达的未来,只能在中国?
2022-12-28 -
Chiplet,中国标准
2022-12-28 -
秦海岩:未来几年风电自主品牌将形成出海潮
2022-12-28 -
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6-1主体区开发项目投产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