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控制化石能源,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作者|青山研究院
导语:危废行业的现状、挑战与趋势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又到了社会各界提交议案、建言献策的时候。
由于两会上相当一部分提案会在未来演化成法律法规,因此历年来两会期间提案和代表发言都备受关注。这两天,一项环保领域的提案即受到业内关注和热议。
3月1日,环保企业团体提案《关于保障危险废弃物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初稿)通过全国工商联审核,拟以团体提案报送全国政协会议。
提案指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局限性大、风险高、干扰市场健康发展,在行业发展规划上应明确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定位,强调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要以集中焚烧处置为主,以协同资源化处置为辅,应当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加强资质审核、环境监管和过程管理。
这份提案剑指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多处弊病,很快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如,有业内人士表示,“水泥窑协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是阶段性补充”“水泥业协同危废处置无序发展直接影响到水泥产品的质量稳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无序扩张,严重阻碍了危废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有建议,“公平竞争办法是向社会公众明示危废协同水泥去向,明确告知客户相关风险并与普通水泥严格区分,同时接受公众监督、悬赏举报,危废协同水泥质量发生问题时追究相关法人刑事民事责任”。
不难看出,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路线的异议不在少数。事实上,整个危废行业经过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也在面临诸多问题。
所以,不妨借此机会对整个危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次深度分析。
01
大协同与大冲击
危废与水泥窑的相爱相杀
传统意义上,拥有专门专业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模式一直是工业废弃物处理的主流,但随着市场的扩容,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内的一些协同资源化手段也参与到危废处理行业中,并对市场形成冲击。
1、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源起国外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是国外水泥企业由于化石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寻找含有热值的废弃物替代传统燃料,以缓解能源危机。
1974年加拿大的Lawrence水泥厂将聚氯苯基的化工肥料作为替代燃料用于水泥生产的实验,开创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先河。此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也相继进行了有关研究并逐渐引入危废协同处置领域应用。
过去三十多年来,水泥窑一直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扮演“废弃物终结者”和“城市净化器”的角色。
我国自上世纪90年起开始实践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并在过去20年间陆续出台各项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
近几年,水泥窑协同处置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补充。
2、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三利三弊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能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国内横冲直撞,是有其立足之本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技术的优势在于:
1)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是在原水泥窑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周期短,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更低。
2)水泥窑内温度高,热容量和热惯性大,能够高效分解医废等有害物质,协同效益高。
3)适合我国危废处置历史欠账较多、行业水平不足的阶段。
同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技术也存在弊端:
1)水泥窑协同处置无法处置危废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容易造成环境风险。
2)水泥行业无序发展对专业的危废处置企业形成不对等的恶性竞争,冲击行业发展。
3)处理范围局限性大、生产波动明显,干扰专业危废处置企业正常生产。
总体而言,水泥窑协同处置在一定程度上适用我国现阶段的危废处置现状,因此在政策上得到了鼓励,并在市场获得广泛应用。
3、水泥窑协同处置带来的大冲击
以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水泥业协同处置给危废处置领域带来的冲击不小。
由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建设周期短、运营和投资成本低,这让水泥企业能够以绝对的低价优势在相应的领域大杀四方。在别的危废处置企业处理费为四五千元每吨的时候,水泥企业的价格可以做到一半以下。
据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危废焚烧类处置量从2016年的153万吨上升到2019年的426万吨,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置量也由43万吨上升到179万吨,占比从28.1%提高到42%。
在此过程中,拥有丰厚水泥窑资源、充足项目储备且执行效率高的水泥企业将获得极大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处置能力排名前四的集团为海螺创业、金圆环保、红狮控股和金隅集团,合计危废处置能力约占协同处置总产能的70%。
目前,我国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企业大约有70家,覆盖20多个省市。在双碳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成为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利润点。
此外,一部分水泥企业进军危废领域,并非单纯借助协同处置优势切入一部分市场,而是对整个行业的重度布局。如2017年12月,海螺创业与危废龙头东江环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事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总体来看,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路线有利有弊,但在一定程度上适合我国危废处置现状,同时与一些传统危废企业形成了相爱相杀格局。
123下一页>-
“宁王”坐不住了,动力电池行业“洗牌期”来临
2023-03-06 -
【两会好声音】工信部部长金壮龙:稳住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
2023-03-06 -
MWC2023观察,全光网络加速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3-03-01 -
行业寒冬,“游戏茅”坚持“撒钱”
2023-02-27 -
【聚焦】数控弯管机在汽车领域需求旺盛 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3-02-24 -
2023环保行业5大趋势
2023-02-24 -
依托 HomePod,苹果要颠覆「智能家居」行业?
2023-02-23 -
PPT | 2023年储能行业蓝皮书
2023-02-23 -
2023年,哪些行业最先会被纳入碳市场?
2023-02-20 -
国家能源局:将推动出台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
2023-02-17 -
迅镭激光再度中标钢构行业龙头杭萧钢构
2023-02-17 -
600W+叠瓦组件闪耀"光能杯",环晟光伏斩获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奖
2023-02-17 -
月报 | 1月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报告
2023-02-15 -
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快速 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02-15 -
持续提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多地相继出台政策促汽车消费
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