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游弋在动荡的世界:2023年剑桥能源周的十大观点

时间:2023-03-14 11:51:04 来源:

“我的LNG将来不会卖给中国”,何其偏见与傲慢!还有一些欧美发言嘉宾表示,俄罗斯肯定会失败,言下之意,他们的分析和判断是建立在“俄罗斯已经失败”的基础上的。

游弋在动荡的世界:2023年剑桥能源周的十大观点

2023年3月6日至10日,第41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在休斯顿隆重举行。本届能源周的主题是:把控动荡的世界:能源、气候和安全(Navigating a Turbulent World: Energy, Climate and Security)。这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首次以全部线下的方式召开的一次盛会,更是疫情爆发三年来中国同行能够首次赴休斯顿参加的一届能源周。

数百场各种主题的主题论坛和平行论坛、数百场反应当下能源界最新业态和技术水平的“创新集市”(Agora);以及超过1000位的演讲嘉宾和超过7000人的参会代表,构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能源周。

当然,本届能源周召开的背景也很特殊、甚至堪称史上最为复杂: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地缘政治冲突的烈度有增无减;能源安全一定程度上超过能源转型成为多数国家关切,如何在碳足迹逐步下降的情况下为全球提供稳定且经济的能源产品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大国竞争和博弈加剧,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然比较脆弱……所以这些都是本届能源周热议的话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么,参会嘉宾们到底在本届能源周上分享了什么观点?这里选取本次大会的十个“横断面”,分享如下:

第一,IRA是个好东西!

清泉一个强烈感受是,在每一场关于美国能源动向的讨论上,IRA均是必谈的话题,也是大会金牌主持——丹尼尔·耶金博士向对话嘉宾谈及的一个问题。IRA就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它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立法,也可能是拜登这届政府为巩固提升美国实力而产生的最重要的法案。它将在未来十年里动用近4000亿美元资金,用于大幅削减碳排放。通过降低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该法案将加快推动此类技术在美国的使用。

在谈及IRA的作用和价值时,美国参会企业代表大多对此法案表示欢迎。IRA的价值可以归纳为:

一是加速发展清洁电力,大步提升美国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以此形成对石油天然气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并通过税收返还等政策鼓励美国本土企业扩大清洁电力生产;

二是促进美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改造和制造业回流,该法案提倡本地生产、本地采购、本次组装,比如电动汽车,只有在美国本地生产和组装的车企才能获得税收返还(在清泉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计成本培育美国供应链优势的做法,以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

三是构建诸如氢能、CCS/CCUS(碳捕集和封存、利用)产业的“生态系统”,比如集研发机构、大学、孵化器、企业等于一体,以科研基金带动新产业的发展。

第二,拯救欧洲!

此次大会上,如何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是讨论的一个重点话题。一是有些发言嘉宾表示,欧洲在2022-2023冬季之所以顺利度过能源安全的“掐口”,一定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是上帝“眷顾”的原因,因为整个冬季没有出现极寒的天气,使得天然气消费量没有出现暴增而给整个供气系统带来压力;当然,欧洲在这个冬季来临之前花了血本大规模购气,保存整个存储水平的高位(80%以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重要原因,尽管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在2022年减少了差不多1000亿方左右。

二是还有些来自欧洲的发言嘉宾表示,2023-2024以及2024-2025的冬季恐怕没有2022-2023这个冬季那么幸运了,一方面因为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将进一步迅速减少,甚至降低至零,而剩余的这700-800亿方的天然气(2022年之前,俄罗斯每年供往欧洲的气量在1800亿方左右,含LNG)截止目前依然没有着落;

另一方面,替代渠道和替代量截止目前依然不是那么清晰,虽然美国、中东卡塔尔、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东地中海等地区的一些出口终端在加大对欧洲的供应,但在现有供应能力均被“长约”供气协议锁定的情况下,目前看,未来供往欧洲的现货(Spot Cargo)依然难以落实,主要因为替代供应方的供应能力(出口终端的能力)提升需要3-5年的周期。比如卡塔尔,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诸国纷纷去卡塔尔“找气”,但效果不彰,主要原因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三是参会的道达尔能源、艾奎诺(Eg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前身)、意大利埃尼(ENI)公司均表示要“履职尽责”,尽其所能地保障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比如,艾奎诺(挪威国油)、埃尼(ENI)公司的CEO在与耶金的对话中表示,艾奎诺作为欧洲最大的油气供应商,2022年其产量的80%供应了欧洲,关键时刻,也在发挥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当然,艾奎诺由此发了大财;ENI总裁在对话中显示出意大利对缺少俄罗斯油气的无奈,他表示,2023年意大利将实现对俄罗斯油气50%的替代(替代油气部分来自ENI在东地中海、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的油气产量),2024年将达到80%。

第三, “分子”产业来临啦!

什么是分子产业?在一遍遍听到耶金博士和其他嘉宾谈及“molecule”时,清泉也一时表示费解。后来与其他参会专家探讨时,才领悟到,在能源转型的时代,涉及气候变化与降低碳排放的二氧化碳、氢气、氨气、用于制氢的水、甲烷(天然气)等等,无一不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分子系统,也是分子产业。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围绕“分子”,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比如,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 “就新能源发电——制氢——运氢——储氢——用氢”的绿氢供应链而言,依然存在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问题,但如果将氢与氨集合在一起,利用氨气分子的稳定性高、加氢的液态氨容易运输的优点,或许可以大大提升绿氢产业的可行性、安全性等。

第四,2030年实现净零?

本届能源周上,阿联酋工业部长、ADNOC首席执行官苏尔坦博士作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演讲,借着COP28大会主席的身份向全球发出了参会邀请,他表示ADNOC要在2030左右就要实现“净零”。无独有偶,埃克森美孚公司CEO伍德伦(Darren Woods)与耶金对话时表示,其公司在二叠纪(Permian)的作业到2030年将实现净零,主要是通过“低碳的工程作业技术和规划的实施”。

可以看出,一些能源企业以及规划到2030年,其公司,或其作业区块的一部分,将在2030年率先实现净零。这或许是宣誓加快能源转型决心一种策略。目前看,实现净零的三大法宝一是绿氢、二是CCS/CCUS(碳捕捉产业)、三是电气化,这几大领域是本届大会最被热议的话题。与会代表还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表示了强烈兴趣。在一场关于“中国的双碳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战略对话环节,上百位与会代表中,有一大半来自美欧的同行以及美欧的媒体,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的记者均对中国的零碳路径及其实现表示好奇。

第五,金属矿产的时代来临!

金属矿产是新能源产业的必备原料,本届能源周上,许多分论坛均谈到了金属矿产的利用,和大国在全球稀有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的问题。比如在一场耶金博士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XY)首席执行官Hullob对话时,谈起了OXY的锂电池产业开发的问题。耶金博士在会见中国参会代表时还专门表示,往届能源周很少谈论金属矿产,但在本届大会上,用于新能源产业的镍、锂等稀有矿产成为热议的话题。

在一个关于关键金属矿产对话会上,有专家表示秘鲁和智利的铜矿储量约占全球的40%,这与OPEC占全球的石油储量差不多,但这两国并没有成立什么“铜PEC”,他们嘲笑OPEC的霸道。

第六,政策有时候就是“胡萝卜+大棒”!

一些发言嘉宾表示,美国当前以IRA(通胀削减法案)为牵引的推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政策是“胡萝卜”,以正向激励为主;而欧洲在这方面,则是推出了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于跨境投资的项目,要按照当地标准收取“碳边境税”,这是一种典型的“惩罚性”的政策,是“大棒”。到底是“胡萝卜”好,还是“大棒”好?欧洲的一些参会企业代表向美国的同行表示出“羡慕之情”。可以看出,美国的政策略高一筹。

第七,市场机制失灵了!

本届能源周上,有一些发言嘉宾直言不讳,他们表示,2022年的全球石油市场,实际上已丧失了市场机制,是一个“政府前所未有干预”的市场,制裁(限价)与反制裁、美国释放史上最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OPEC+大幅减产,政府干预的力度前所未有,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时也没有这样的力度,因为那时石油储备机制还不存在。

第八,重视软实力建设!

本届能源周有数场关于“领导力”的讨论,讨论的话题包括:疫情前和疫情后的领导力建设有怎样的不同?在能源转型的时代,能源公司的高管和员工应该建立怎样的“心智模式”(mindset,他们表示要建立有勇气的心智(courage mindset)和有合作精神的心智(cooperation mindset)如何与同行公司建立起战略协同?有一家机构的副总裁在会上表示,根据他们的统计,这一轮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时期对全球油气行业带来的影响是,至少有8500万个传统岗位消失了,与此同时,有9700万个新的岗位诞生了。

OXY公司(西方石油公司)总裁Hollub女士在与耶金对话时,就如何建立公司创新文化谈了四点体会,第一要有“求变”的氛围,第二要尽快形成新的业务模式,第三要全力成为本行业的成本最低者(作业成本),第四就是问题导向(Innovation because of problem)。

第九,不确定的时代需要不一样的洞见!

bp公司前CEO约翰-布朗等几位在一场战略对话行将结束时表示,决定未来能源图景的三大关键分别是投资(Capital Investment)、核能和“有规制”地利用核聚变;同时,有位公司CEO提醒,要注意“净零贫困”,实现净零就意味着一些地区进入净零贫困,没有良好的基础系统作保障,全球很多地方都用不上零碳电力。

第十,不要太过轻视化石能源!

很多资深的专家都表示,石油天然气的地位尤在,不要太过轻视化石能源。很多专家都强调,即便是最为激进的能源转型模式,到2040年前后,依然有40%左右的能源消费来自化石能源。当然,很多从事零碳和新能源、新业态的与会人员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的预测和想法要大胆的多。另外,还有一位来自华盛顿特区的工程建设公司CEO在与清泉闲聊时表示,他是第一次参加能源周,但他的感谢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说,说得太多,但做得和可实现的太少。

写到最后,清泉发现,本届大会上,美欧与会嘉宾的“偏见”更加严重了,比如,有位LNG公司的CEO在接受彭博社记者访谈时表示,“我的LNG将来不会卖给中国。”,何其偏见与傲慢!还有一些欧美发言嘉宾表示,俄罗斯肯定会失败,言下之意,他们的分析和判断是建立在“俄罗斯已经失败”的基础上的。

清泉还发现,在不确定的当下,有些话题被刻意地回避了。比如关于北溪管线爆炸的真相调查问题,这么大规模、这么多场次的能源周,竟无一场次、无一人谈及该问题,是不经意的遗忘,还是刻意回避?可能是“选择性遗忘”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